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uāng

【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中、桃园等地均有此姓(61,68,261)。按,双为双之俗写,当系自双姓。今台湾有人分“”、“”为两姓。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长治,陕西之韩城,湖北之监利、老河口,湖南之芷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等地均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或以国为氏,郑樵注云: “颛帝之后,封于双蒙城,其后因以命氏焉。”②或出自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考略》据 《新唐书》 注云: “夷姓亦有双氏,唐时有双舍。”未道其详。③今傈僳之双姓,则出自 “霓扒”。本氏族名,汉意为 “霜氏族”,或以其汉意“”谐以 “”字而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傈僳族》。

汉代有双福; 后魏有双士洛,凉州刺史,叠水公,生弥周,河东刺史; 南朝宋有双泰贞,随郡人;宋代有双渐,无为人,庆历进士; 明代有双凤鸣,隆庆进士; 又有双瓒、双桂,宣德举人。

猜你喜欢

  • 鄧侯

    读音:Dènghóu【源】 商王武丁之季父为邓侯,后灭于楚,后有邓侯氏(8,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武丁季父曼侯之后有邓侯氏。”则此当系出子姓。邓,古国名

  • 仰不來木

    读音:Yǎngbùlàimù【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160)。

  • 博都哩

    读音:Bód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索伦(23,63,180,260)。【变】①一作〔博都理〕(260)。②后改为鲁、范、花等姓(180)。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世居索伦地

  • 皐落

    读音:Gāoluò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东山皐落氏,赤狄别种。”以国为氏。②《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 “炎帝参卢之后。”若为炎帝后

  • 烏納特

    读音:Wū'nà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噜特(23,63,260)。清驻防呼伦贝尔正蓝旗中有此姓(259,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乌噜特地方,为清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

  • 比撒

    读音:Bǐsǎ景颇族姓氏。为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氏之一。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渾鄂洛

    读音:Hún’èluò【综】 清正蓝旗蒙古护军那穆齐之妻为浑鄂洛氏(260)。

  • 读音:Dǒng/Doong,Dung【源】 见《六书正讹》(63)。今朝鲜族亦有此姓。【布】 台湾台中(68,261)、基隆(64)、山东临沭等地均有此姓,

  • 读音:Nìng【源】 ①系自姬姓。卫康叔之后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故城在今河南修武,或今获嘉),季亹弟顷叔生跪,以邑为氏(6,7,9,12,17)。②唐时西原(故城在今河南灵宝西南50里)蛮豪有此姓(

  • 读音:Qiáo【源】 ①本桥姓。汉时太尉桥元六世孙勤,北魏时官平原内史,从孝文帝入关居同州。至后周文帝时命桥氏去木为乔氏,义取高远,见《唐书·世系表》(6,12,15,17,60)。 ②汉时匈奴贵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