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g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之裔有阳氏(17)。②周时阳国(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南之阳都城),周惠王十八年灭于齐,子孙遂以国为氏(12,17,60)。③系自姬姓。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皮城),后裔避周乱适燕(故城在今河南汲县,历史上称南燕),因邑命氏(9,11,17,60)。④春秋时鲁季孙氏家臣阳虎,因封邑在阳关(在今山东泰安南)而得氏(89)。⑤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为王子扬,扬之孙名匄,楚平王时任令尹,封于阳,又称阳匄,其后以地为氏(12,89)。⑥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太傅阳处父封于阳(故城在今山西太谷东之阳城),其后因以为氏(7,89)。⑦台湾土著(65)、土家族(387)等均有此姓。【望】玉田(17,60,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湖南、广西、江西、四川等省区多此姓,4省区阳姓约占全国汉族阳姓人口94%。【人】阳并,汉成帝时上谷都尉(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南康、福建之青流、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侗、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考》云: “阳,古国名。周惠王时,齐人迁阳,子孙以国为氏。” 郑樵亦注: “其国近齐,闵二年齐人迁之,子孙以国为氏。或言: 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而以为阳国,误矣。阳樊,周畿内之邑。” ② 《广韵》亦注:“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后裔避周乱适燕,因邑命氏。”阳樊在今河南济源县,现名皮城。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郑樵又注: “楚有阳氏,芈姓。”

春秋时晋有阳处父,鲁有阳货; 汉代有阳雍伯;后魏有阳球,九江太守; 宋代有阳孝本,隐士。

猜你喜欢

  • 读音:Zhào【源】①系自嬴姓,帝颛顼之裔伯益之后。伯益13代孙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故城在今山西赵城西南),因氏(6,7,9,12,17)。②夏桀臣有赵梁,则造父之前已有赵氏(17)。③匈奴

  • 读音:Biān/Bya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

  • 读音:Zhuó【源】 ①商时有浊侯国,子孙以国为氏(17)。②浊水,源出齐郡厉巨山东北,入巨鹿,以水为氏(7,60)。③浊繇氏之后有浊氏(60,62)。【望】 京兆(17,418)。【人】 浊贤,汉时

  • 朱佐

    读音:Zhūzuǒ【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

  • 梅伯

    读音:méi bó【源】 商时梅伯之后,见《欧阳修梅氏铭》(60,62,63)。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欧阳修《梅氏铭》 云: “梅伯之后。”此以国爵为氏,系出子姓。参见 “

  • 读音:jiē【源】 ①接氏即捷氏,《三辅决录》有接昕(6,7,12,17)。②春秋时齐国之姓,为子渊捷之后(60,62,63)。【望】 冯翊(17,418)。【变】 或作〔擑〕、见《集韵》(63)。【

  • 胡什喀哩

    读音:Húshíkāli【综】 清赫哲族姓,世居三姓城(185)。亦作〔傅特哈〕、〔傅什〕、〔马林卡〕、〔富萨哈里〕,汉姓为胡氏(186,187)。疑为瑚锡哈哩之异译。

  • 別成

    读音:Biéchéng【综】 汉时阴阳家别成子著《望军气》六篇,见《汉书·艺文志》(7)。张澍认为别成非复姓(26)。

  • 读音:Jiàn【综】 见《辅仁大学在台同学录》(63)、《中国姓氏集》(62)。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利川有分布。《姓氏词典》引《姓谱》亦收载,未详其源。

  • 卡爾他吉爾

    读音:Káěrtājí'ěr赫哲族姓氏。本氏族名,后以为氏。《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有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