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ā

【音】 今亦音A-(91)。【源】 ①商时伊尹为阿衡(官名,保护教养之官),支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 ②北魏时阿伏干氏、阿伏氏、阿贺氏等均改为阿氏(7,12,17,60,70)。 ③唐时右屯卫将军金城郡公阿罗憾,为波斯人,见桑原骘藏《隋唐西域人华化考引》(242)。 ④明清时云南大理府邓川州知州阿氏,为白族(253)。今白族姓。 ⑤明清时云南大侯州(今云县南)巡检司土巡检阿氏,为布朗族(253)。 ⑥明时云南巨津州(在今丽江巨甸)同知阿氏、石门关巡检司土巡检阿氏,均为纳西族(253)。今纳西族姓(151)。 ⑦明时云南开化府新现寨(在今屏边西北)土舍、乌蒙乌撒东川镇雄怀德司(在今彝良)、蒙化直隶厅南涧土县丞、蒙化州(今巍山)土千夫长、蒗蕖州(今宁蒗)土知州均为阿氏,系彝族(253)。今为彝族姓(130)。 ⑧明清时云南永宁府土知州为阿氏,系蒙古族(253)。 ⑨清时贵州安顺府土司阿姓,始于明洪武年间(72)。 ⑩清时甘肃碾伯县(今青海乐都)土司阿氏,系蒙古人(72)。 ⑪清满洲八旗姓巴尔拉氏、乌扎库氏等后均改为阿氏(180)。今满族姓(181)。 ⑫鄂伦春族阿其格查依尔氏,汉姓为阿(190)。 ⑬达斡尔族德力根氏汉姓为阿(189)。 ⑭土(195)、傣(205)、羌等族均有此姓。【望】 河南(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阿薄,北魏时鹅青之禆将(21)。阿其麟,明时代州人,嘉靖进士,知晋宁县(6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上海之松江县,安徽之贵池,河南之卢氏,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甘肃之酒泉,永登,青海之天峻,新疆之塔城、布蝴津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傣、土、藏、傈僳、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曰: “伊尹为阿衡,支孙以官为氏。”伊尹,商汤时重臣,曾任主管教养的阿衡之职,其后代支系子孙或以 “”为氏。② 《魏书·官氏志》 载: 北魏阿伏干氏、阿单氏、阿贺氏等,并改为单姓 “”,则此当出自鲜卑族。③清代满族姓氏乌扎库氏、巴尔拉氏亦改为单姓“”,见 《满族姓氏录》。④当今,不少民族取名时以 “”字起首,如蒙古族或有名阿拉坦桑者,简而呼为阿拉坦。原为金库之意,后将其分为姓名两部分,而自谓姓 “”。⑤达斡尔族有 “阿尔丹” 氏。或取其首音谐“”而为单姓。⑥土族之阿姓为名字所改。明洪武三年 (1370年),元朝甘肃行省郎中失喇率部归附明朝,其孙名阿吉,后以阿为姓。一音ē。

唐代有阿光进; 明代有阿其麟,代州人,宁晋知县。

猜你喜欢

  • 读音:bǔ【音】 亦音步(Bù)(17)。【源】 见《姓觿》(17)。【望】 荥阳(17,418)。【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捕巡,汉时广宁人(15,21)。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收载,未

  • 读音:Guì【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86)。【人】 烓钦,汉时人,见《希姓录》(22,63)。《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wēi,姑兼收。

  • 读音:Jiǎo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奉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奉新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徐吾

    读音:xú wú【源】 ①春秋时郑公子中有食采于徐吾之乡者,后以为氏,见《广韵》(11,60)。②茅戎(春秋时夷国,故城在今河南陕县北)之别派有徐吾氏,见《路史》(17)。③春秋时晋大夫知徐吾之后,见

  • 博爾濟斯

    读音:Bóěrjì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乌鲁特、克什克腾、察哈尔等地(23,63)。清代蒙古族姓氏。散处乌噜特及克什克腾、察哈尔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民族略》收载。

  • 瑚爾色

    读音:Hú’ěrsè【综】清满洲镶蓝旗中有瑚尔色氏(259)。

  • 鲜卑

    读音:xiān bēi金、元时有此姓。▲<元>鲜卑仲吉,中山人,滦州节度使。

  • 读音:Fú【综】 源出不详,疑即濮姓。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浙江萧山(209)、江苏高淳(305),武进(314)、上海嘉定(351)、安徽淮南(3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

  • 读音:miǎn【源】 周武王同母少弟封,初封于康,故称康叔。周公旦诛武庚,以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其后有勉氏,见《路史》(17,60)。【望】 上郡(17,418)。【布】 北京、辽宁沈阳(91)、新疆

  • 读音:Hé《姓氏词典》 引 《金史》收载。其注称: “金有劾孙。”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