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òu

郈姓,现在一般改为“”姓,源自地名。西周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巩的封邑名郈,后代遂以邑名为氏,称郈姓。后来改写成“”,成为“”姓的一个重要来源。

郈姓发源于今山东一带。今甘肃、安徽、湖南均有郈姓人家居住。

郈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末鲁国贵族郈昭伯。历史上流传着他和另一位鲁国贵族斗鸡的故事,后在政治斗争中被杀。

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位。


【源】 郈,春秋时鲁叔孙氏之邑(故城在今山东东平南40里)(7)。鲁孝公八世孙成叔为郈大夫,因以邑为氏(4,12,60)。一说,为鲁孝公之子巩之食邑,是为郈惠伯,因氏(17)。【望】 东海(17,60,418)。【变】 郈与后,厚相通(60,62)。【人】 郈敬子,春秋时鲁大夫(4,17)。郈常,汉时少府卿(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寿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亦作 ‘后’。鲁孝公八世孙成叔为郈大夫,因以为氏。”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郈邑在今山东东平东南。望出东海。

春秋时鲁有郈昭伯; 汉代有郈常。

猜你喜欢

  • 阿遇

    读音:A-yù【源】 彝族姓。属曲涅家支(375)。

  • 博爾和羅

    读音:Bóěrhéluó【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岳特(23,63)。【变】 清蒙古镶蓝旗中有波尔和罗氏(259),〔波尔和罗〕似即博尔和罗之异译。【人】 博尔和罗海三岱,清镶蓝旗人,世居巴岳特,授

  • 鄂喇坤

    读音:Èlǎkū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颜鄂隆(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巴颜鄂隆地方,乃清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Xí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汉《刘宽碑》注云: “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战国时有荥阳邑,在今河南郑州市西; 又有荥泽,即 《禹贡》之荥陂。在今

  • 读音:jié【源】 见《奇姓通》(60,62)。【布】 山西平陆(298)、台湾台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孑金,明时东昌(故治在今山东聊城)人,于宣德中任江西分宜县知县(15,21,6

  • 右扈

    读音:Yòuhù【源】 见《姓苑》(7,9,15,63)。《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 “有扈”。有,亦音yòu。)

  • 白霫

    读音:Báixí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本为部落名,乃北魏高车族之白霫部,族人或以部名为氏,遂称白霫氏。

  • 葛萨

    读音:gě sà回纥九姓,六曰葛萨氏。(见《唐书·回鹘传》)

  • 嘎都蘇

    读音:Gādūsū【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 读音:Kuàng【源】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景颇族亦有此姓。【布】 安徽淮南(362)、陕西城固(383)、台湾台中(68,261)、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