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ǐng

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在邴,其后用祖先封地“”为姓,后有省文去掉邑字旁的,以“”为姓。二是以地名为姓,邴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居者以地为姓。

历史人物有邴吉,汉丞相。虽为高官,但包容性强。据说为邴吉驾车的仆吏嗜酒,有一次随邴吉出门,醉呕车上,弄脏了车子,主管官吏斥责并要辞退他,而邴吉为之掩过扬善。后世遂用“邴车”美称官吏所乘之车。

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四位。


【音】 又音Bìng(17)。【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7,12,17)。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11,60)。②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6,12,17)。然此说不可信(7)。【变】 ①亦作丙(12,21)。②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12)。【望】 平阳、鲁国(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61)。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6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 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 “亦作 ‘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 则云: “一作 ‘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一音bìng,亦为姓。

春秋齐有邴师,庄公之嬖臣; 汉有邴丹,博士;又有邴汉,太中大夫; 三国时有邴原; 晋有邴郁,诚阳人。

猜你喜欢

  • 葉陽

    读音:Shèyáng【源】 春秋时秦国叶阳君之后(6,9,11,17,60)。【人】 叶阳通,汉时谏议大夫(6)。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元和姓纂》注云: “以封地为姓

  • 莎岡

    读音:Shāgáng【综】彝族姓。属尼古觉列家支,四川甘洛有此姓(375)。

  • 咩迷

    读音:Miémí【源】 西夏人姓(31,24)。【变】 亦作〔密密〕(24,101)、咩铭(101)。【人】 西夏国主德明之妃为咩迷氏,一作密密氏(31,101)。咩迷乞遇,西夏臣(24,40)。《姓

  • 读音:chén【源】 䣅为古国名,宛丘(故城在今河南淮阳)西南有䣅亭,当以地为氏,见《玉篇》(17,60)。亦见《直音》(15,21)。【望】 代郡(418)。罕见姓氏。《

  • 谷那

    读音:gǔ nā【源】 唐时非汉族姓(60,62,81)。【变】 后改为谷氏(26,62)。【布】 唐时昌乐(故治在今四川宜汉东北)有此姓(60,62)。【人】 谷那律,唐贞观中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 圖勒哩

    读音:Túl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索伦(23,63,180,260)。【变】 一作〔图勒理〕(260)。【人】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和成额之妻为图勒哩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索伦地方,

  • 读音:zhàn魏有任城栈潜。(见《广韵》)望出任城。(见《万姓统谱》)章丘有栈姓。(见《池北偶谈》)

  • 林邱

    读音:Línqiū《姓氏词典》 引 《魏书·官氏志》 收载,未详其源。或作“林丘”。

  • 读音:mò【源】 ①鲜卑族姓(60,62)。②吐蕃人姓(60,61)。亦见《姓苑》(15,21,24)。【布】 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人】 没未央,汉时人,见《印薮》(15,21)。

  • 群陀

    读音:Qúntuó《姓氏词典》引《宋史》收载,其注称: “宋有群陀·毕罗。”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