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Wūlā【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氏(13),至清改称乌拉氏(24)。清满洲八旗有此姓,世居郑家堡(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吴氏(180)。②清满洲镶白旗中有兀拉氏,
读音:yí wú【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惠公名夷吾,其后支庶以名为氏(12,15,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姬姓,晋惠公名夷吾。怀公继之,不享其位。其后支庶
读音:Xūn【源】 见《姓源》(15,21,6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山西之雁北及晋中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zhì【音】 郅姓有Jì、Zhì二音,且源出不同(86)。参见郅(Zhì)姓。【源】 同姞。黄帝之后伯鯈之姓,后稷妃家也,或作郅,见《集韵》引《说文》(86)。一说,周封姞氏之裔伯鯈于南燕(故治
读音:Pānjǐng【源】彝族姓(375)。
读音:sì【源】 ①周六国时有俟子,善著书,俟氏当为其后,见《风俗通》(1,6,7,9,60)。 ②北魏时俟奴氏后改为俟氏(11,12,60,70)。俟力伐(12,17)、俟伏斤(27)等氏亦有改姓俟
读音:Hǎb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人】 清正黄旗满洲闲散阿宁阿之妻为哈巴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
读音:dài【源】 见《姓苑》(15,21,63)。【布】 江苏宿迁(62)、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新疆伊吾(370)等地均有此姓。待,(见《姓苑》)
读音:kāi【音】 亦音坚(Jiān)(88),或音姬(Jī)(62)。【源】 西羌人姓(78)。汉时有幵羌,其后有幵氏,后人亦书幵为开。一说,后人误书亓、丌为开,三字之姓通作其(11,62)。亦见《
读音:Hóng【源】①黄帝,亦谓帝鸿氏,即大鸿氏,其后有鸿氏(6,8,12,15,17)。②卫大夫鸿聊魋之后,见《姓源》(17)。【望】汲郡(17,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鸿超,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