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ǐ

訾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今河南巩县),后有以地名为姓氏者。

訾姓发源于河南,望族居于渤海郡(今河北、辽宁渤海湾沿岸)。

訾姓历史人物有訾祏,春秋时晋大夫。为人正直,知识渊博。范宣子曾与和大夫争田,訾祏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化解矛盾。

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八位。


【音】 又音子(Zǐ)(17)。而河北涿州地区音Cí。【源】 ①帝喾妃訾陬氏之后,见《风俗通》(1,6,12,17)。一说,訾陬自为复姓,非訾氏之祖(7)。②訾(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南),楚大夫食邑,因氏(17)。③訾城,春秋时齐大夫食邑,北海都昌县西訾城是也(故城在今山东昌邑西2里),因氏(7)。④本姓祭氏,以姓不吉祥,改为訾氏,见《姓苑》(9,11,12,17,60)。⑤蒙古人姓。【变】 亦作〔��〕、〔䴦〕(17)。【望】 渤海、齐郡(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訾祐,春秋时晋人,为范氏家臣(11,21)。訾顺,汉成帝时封为楼虚侯(6,7,9,1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景县,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汉族姓氏。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音 ‘紫’ 。《风俗通》: ‘帝喾妃訾娵氏。’ (按: 《姓氏考略》 则称: ‘娵訾氏所改’ 或作 ‘訾陬’。) 《姓苑》云: ‘今齐人。《汉功臣表》 有楼卢侯訾顺。’ 望出渤海。”②其注引 《姓苑》 云: “本姓祭,以为不祥,改为訾。”

春秋时晋有訾祐。

猜你喜欢

  • 托謨

    读音:Tuōm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八派,出伊巴丹、塔山堡、哈达、黑龙江、叶赫、齐齐哈尔、努克特勤、苏完等(23,63,180,260)。【人】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高礼之妻为托谟氏(260)。清代满

  • 读音:Dōu【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汉代有兜题。

  • 昭明

    读音:Zhāomíng【综】 见《姓苑》(17)。《汉书·艺文志》有昭明子(11,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收,未详

  • 西五

    读音:Xīwǔ【源】 西夏人姓(95)。

  • 烏奇捷科

    读音:Wūqíjiékē俄罗斯姓氏。汉意为“教师”,当是以职业为姓氏。《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有载,未详其他。

  • 读音:Ěr【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中国姓氏大全》称:“罕见姓,现代北方有。”

  • 況后

    读音:Kuànghòu【源】 见《中华姓府》(63)。

  • 读音:shū【源】 ①系自嬴姓。秦秋时秦樗里子之后(6,17,60,62)。②樗,树名,或以木为氏,如桐氏、松氏之类(60,62)。【望】 京兆(17,60,418)。【人】 樗本直,明时和曲人,宣德

  • 從巴瓦

    读音:Cóngbāwǎ【源】 夏里巴人姓。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与定结陈塘区(435)。

  • 读音:wàn【源】①殷武丁封季父于河北蔓口,曰蔓侯,后有曼氏、蔓氏、鄤氏,见《路史》(60,62)。②春秋时楚大夫斗成然食采于蔓;曰蔓成然,其后以邑为氏(6,7,9,11,15)。蔓,即鄤。鄤,古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