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源】 ①系自子姓。黄帝曾孙帝喾支子封于蜀,后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17,60,62)。②蜀山氏之后(17)。【布】 四川成都、北京(91)、江苏武进(314)、浙江余姚(389)、萧山(209)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浙江之余姚、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帝喾支子封蜀,为蜀侯,有蜀氏。”
【源】 ①系自子姓。黄帝曾孙帝喾支子封于蜀,后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17,60,62)。②蜀山氏之后(17)。【布】 四川成都、北京(91)、江苏武进(314)、浙江余姚(389)、萧山(209)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浙江之余姚、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帝喾支子封蜀,为蜀侯,有蜀氏。”
读音:zhōng lí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终黎氏。(见《史记·秦本纪》)
读音:Suǒhuān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代女真之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Bāěrgù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八鲁勿歹”。
读音:miǎn见《姓苑》。
读音:Xūliándī《姓氏词典》 有载。其据 《后汉书·南匈奴传》注“虚连题”云: “又作虚连鞮,匈奴姓,南匈奴单于姓。”
读音:jìn【源】 缙云氏之后(8,9,15,17,60)。【变】 一作〔搢〕(91)。出古帝魁缙云氏之后。(见《姓氏考略》)
读音:Wēnjī【源】 见《姓苑》(11,17,62),亦见《魏书》(7,9)。疑即和稽氏(70,78)。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È【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中国姓氏集》(62)。罕见姓氏。《韩非子·难一》载有商纣之臣恶来,助纣为虐。周武王杀之。恶来,当为恶氏之
读音:dà jì【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有二子孔,大子孔,谓之大季氏,即公子志之后(12,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穆公之子有二:子孔,
读音:Shí【源】 ①系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有时氏,见《世本》(17,60,62)。②系自嬴姓。古有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路史》(17)。③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60,62)。④清满洲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