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iáng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去疾,字子良,其后以字为氏,见《姓考》(3,7,9,12)。②下邳有古良城(在今江苏邳县南)、幽州有良乡(在今北京房山),必有以地名为氏者(60,62)。③壮族姓。唐、宋时岭南壮族先民以部族旗子颜色为姓,有黄姓。良系壮、泰语黄字之音译(250)。④汉时羌人有良氏(17)。⑤回族姓(344)。【望】 荥阳(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口不多。【人】 良佐,春秋时郑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黄骅,山东之鱼台、平邑、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大同等地均有。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郑穆公子子良之后。”此当以字为氏,系出姬姓。(按: 《中国姓氏大全》 据 《姓氏考略》 引 《姓考》 称: “春秋时郑穆公名去疾,字子良,其孙以祖父字为氏。” 有误。盖郑穆公名兰,文公子,去疾者,乃穆公庶子也。)②《姓氏考略》 注云: “下邳有古良城,幽州有良乡,必有以地为氏者。” 古良城在今江苏邳县北六十里;良乡,今属北京,在房山县境东。

春秋时郑有良霄 (郑穆公庶子公子去疾之孙);汉代有良就,河间相; 又有良贺、良燮。

猜你喜欢

  • 俟吕鄰

    读音:Sìlǚ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亦收。其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北魏姓,后改为吕氏。”郑樵亦云: “俟吕邻之为吕。”(《九通分类总纂·总论·变

  • 读音:Hé《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汉语大字典》音qū,未注明其为姓。 疑乃 “㧁”之讹。 姑收录以备考。)

  • 读音:Sū苏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周武王时期,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二是改姓,北魏跋略氏,改为苏氏。三是少数民族中也有苏氏。苏姓发

  • 尼珠琿

    读音:Nízhūhú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变】 亦作〔尼竺浑〕(260)。【人】 尼珠浑甘笃,正黄旗人,累官兵部侍郎兼副都统,授二等男(23)。清代满族姓

  • 庶长

    读音:shù zhǎng秦爵,后以为氏。(见《元和姓纂》)庶长氏,秦爵也。《左传》:秦庶长鲍、庶长武、庶长无地。(见《通志·氏族略·以爵为氏)

  • 读音:Bè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及晋中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有蟜

    读音:yǒu jiāo【源】 春秋时鲁伯禽之后有有��氏,见《路史》(60)。 【变】一作有乔(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

  • 读音:Wò【源】 西夏时吐蕃部折平族酋握散(40,101)。当为握姓之始。亦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中国姓氏集》(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

  • 读音:Lì【源】 见《直音》(15,21)。䣓,音离(15),戎国名,以为氏(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音‘离’。戎国名,以为氏。”

  • 右行

    读音:yòu xíng【源】 ①春秋时晋国贾华为右行,其后因官为氏,见《风俗通》(7,9,17,60)。 ②春秋时晋文公作三行以御戎,屠击将右行,子孙因以为氏(7,21,60)。【变】 后改为右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