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蓼
【源】 舒蓼,周时偃姓小国,古帝皋陶之后,与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统称群舒,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舒蓼,在楚东部光州(故治在今河南潢川)(4,12,15,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 云: “舒蓼,偃姓,皋陶之后。楚东之境小国也。‘舒蓼’ 与 ‘蓼国’ 自异。” 此以国为氏。
【源】 舒蓼,周时偃姓小国,古帝皋陶之后,与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统称群舒,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舒蓼,在楚东部光州(故治在今河南潢川)(4,12,15,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 云: “舒蓼,偃姓,皋陶之后。楚东之境小国也。‘舒蓼’ 与 ‘蓼国’ 自异。” 此以国为氏。
读音:Nàxīn《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族出郭罗洛,因以为氏。’ (《姓谱》)。”
读音:hōng【源】 汉中(故治在今陕西南郑境)西城有訇乡,见《说文》。当以乡名为氏(60,62)。【望】 蜀郡(17,418)。【人】 訇琦、訇广、均为晋时关中流人(17,21)。罕见姓氏。《郑通志
读音:Mù《姓氏词典》 引 《甘肃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收载,“今甘肃镇原有此姓。”未详其源。
读音:Dàosà景颇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Gā’ěrhātǎ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读音:xiān bēi金、元时有此姓。▲<元>鲜卑仲吉,中山人,滦州节度使。
读音:Chéng【音】又音Dèng(77)。 【源】陕西澄城县即汉置徵县,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60,62)。 【布】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人】澄子,
读音:Wàpén【综】 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嗢盆氏为温氏,见《魏书·官氏志》(9,17,27)。一作温盆(27);而作〔唱盆〕(6),误。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据《广韵》收载; 《姓氏词典》
读音:Tuó【综】 源出不详。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疑为陀氏之讹。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Wūgǔlún【源】 ①乌古论,辽时女真人部落,出虎水完颜部东南,当以部为氏(24,71)。②金时赐包长寿、包世显等为乌古论氏(24,71)。【望】 陇西(71)。【变】 ①亦作〔吾古论〕、〔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