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偃,字子犯,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7,9,11,12,15)。【望】 绛郡(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晋大夫舅犯之后也。姬姓,狐氏。晋惠公、文公皆狐氏甥,故以犯为舅,因以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列有二源: ① “晋大夫狐偃,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 源于狐姓。② “晋大夫舅犯之后”源于姬姓。(按: 误矣。狐偃,字子犯。因为文公母舅,故或称 “舅犯”。狐偃、舅犯,实同一个人,不当分为二源。)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偃,字子犯,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7,9,11,12,15)。【望】 绛郡(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晋大夫舅犯之后也。姬姓,狐氏。晋惠公、文公皆狐氏甥,故以犯为舅,因以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列有二源: ① “晋大夫狐偃,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 源于狐姓。② “晋大夫舅犯之后”源于姬姓。(按: 误矣。狐偃,字子犯。因为文公母舅,故或称 “舅犯”。狐偃、舅犯,实同一个人,不当分为二源。)
读音:Shùyáng【源】 见《姓觿》(17,63)。【人】 竖阳谷,春秋时楚国人,见《吕氏春秋》(17,63)。《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吕氏春秋》注云:“春秋时楚有竖阳穀(谷)。”未详其源。
读音:Zuàn【音】 又音Zuàn(17)。【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人】 钻茶,战国时魏惠王将,见《吕览》(11,17,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
读音:Dòubā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芈姓。《世本》: 斗疆 (强) 生班,因氏焉。”此以名氏为氏。斗彊即楚若敖熊绎; 班,当通斑,斗班即子文(因其为虎所乳
读音:Yuánniǎo《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系出金天氏。”未道其详。元鸟,当即玄鸟,燕子; 金天氏,古帝少昊之号。
读音:shèng宋微子后有圣氏。(见《路史》)
读音:jiāng jù齐公子将具之后,以字为氏。(见《英贤传》)
读音:wú【源】 郚,春秋时周封纪侯之邑(当即郚城县,故城在今山东安丘西南60里峿山),因氏,见《姓苑》(15,17,24,60)。一说,郚为春秋时鲁邑(当即郚乡县,故城在今山东泗水东南),因氏(21
读音:Jiān【音】 籛姓有Jiǎn、Jiān二音,见《广韵》(86)。参见籛(Jiǎn)姓。【源】 陆终之子彭祖,姓籛名铿,见《姓苑》(9,12,21,60,68)。【望】 彭城(17,418)。【
读音:Wùliánghé/Uriyanghai【源】 元时蒙古人姓。兀良合系元时部落,为成吉思汗五世祖敦必乃之属民,以部为氏(57,397)。今蒙古族仍有此姓(384)。【变】 亦译〔兀良罕〕(57)
读音:Pó历史上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俗作 ‘繁’,俗形行而本形废。《集韵》,‘緐’,姓也。”《姓氏词典》称: “系繁姓分族。”亦一家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