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渠
【源】 西戎义渠(参见义姓),狄国,为秦所灭,子孙氏焉,见《风俗通》(1,7,12,17,60)。【望】陇西(17,418)。【人】义渠安国,汉时光禄大夫(9,21)。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云: “义渠、狄国,为秦所灭,因氏焉。” 《中文大字典》则称、“古西戎国名,又作 ‘仪渠’,今甘肃省安化、合水、正宁、环宁、泾州诸县皆其地。秦义渠县城在今宁县西北。”
汉代有义渠安国,明帝时光禄大夫。
【源】 西戎义渠(参见义姓),狄国,为秦所灭,子孙氏焉,见《风俗通》(1,7,12,17,60)。【望】陇西(17,418)。【人】义渠安国,汉时光禄大夫(9,21)。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云: “义渠、狄国,为秦所灭,因氏焉。” 《中文大字典》则称、“古西戎国名,又作 ‘仪渠’,今甘肃省安化、合水、正宁、环宁、泾州诸县皆其地。秦义渠县城在今宁县西北。”
汉代有义渠安国,明帝时光禄大夫。
读音:Zuǒ【源】 ①汉族姓,明时已有,见《万姓统谱》(15,21)。②满、蒙古(344)、黎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佐皓,明时博兴人,正统中任登封县丞(15,21)。现
读音:yí xiàng【源】 春秋时鲁国沂大夫为相,因氏,见《姓氏英贤传》(7,12,60)。【人】 沂相封,汉时贤御史(7,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姓氏英贤
读音:zuò【源】 见《姓苑》(15,21)。【布】 四川成都(91)、台湾台北(64,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沾化、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中文大字典》转引 《
读音:Lǔ【源】①系自姬姓。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至鲁公顷灭于楚,其后以国为氏,见《通志·氏族略》(12,60)。②东晋时乌桓人有鲁氏,见《通鉴》(242)。③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7
读音:Huǎnghuòtán元代蒙古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援引 《蒙古秘史》收载。(按: 疑此即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收晃兀摊氏之别译);《续通志·氏族略》译作“鸿和坦”。
读音:wěi sháo【源】 周成王分于鲁公有商民六族,其一为尾勺氏,见《左传》(7,12,17,60)。【人】 尾勺携,东汉尚书郎(6,26)。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据《左
读音:Huǐ【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邱北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gōng chéng【源】 春秋时晋穆侯之子公子成师之后,有公成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云:“晋穆公子成师之后。”此当系出姬姓,以字为氏。
读音:qí jīn【源】 北魏时蠕蠕别部有奇斤氏(12,27,60)。【变】①归中原后改姓奇氏(7,17,27,60)。②一作〔奇片〕(7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读音:Zhīběi【综】 《庄子》有知北游(9,63)。然可能是虚构人物,并非真有其人。《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