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
【源】 汉初商山四皓有甪里先生,盖因其所居在甪里,其后有甪氏(7,12,15,16,17)。【变】 亦作角(60,80)。【望】 商山(17,418)。【人】 甪若汉,东汉时人,为甪里先生之后,见《尚友录》(7,21)。甪岩,明时金乡人,中利巡检(19,21)。
甪里先生,以其所居在甪里,后以为氏。(见《万姓统谱》)
【源】 汉初商山四皓有甪里先生,盖因其所居在甪里,其后有甪氏(7,12,15,16,17)。【变】 亦作角(60,80)。【望】 商山(17,418)。【人】 甪若汉,东汉时人,为甪里先生之后,见《尚友录》(7,21)。甪岩,明时金乡人,中利巡检(19,21)。
甪里先生,以其所居在甪里,后以为氏。(见《万姓统谱》)
读音:xiè【综】 汉时北海都昌(故治在今山东昌邑)有此姓,见《孔宙碑阴》(60,62,6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据《泰山都尉孔宙碑》注云: “音 ‘械’。汉
读音:Nángōng/Nankung,Namkung,Lamkiong【源】 ①其先有食邑南宫(故城在今河北南宫)者,以官为氏(7)。②周文王四友南宫适之后(17,21,62)。一说,周文王时八士,有
读音:Mùqú【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líng zhōu【综】 相传为周景王时泠州鸠之后(6,7,12)。然宋邓名世与清张澍均认为州鸠为周景王伶人,泠州非复姓,后世亦无此姓(7,26)。但,《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中有泠州氏(63)。
读音:Shīyán【源】 商纣王时乐工师延之后(60,62)。【人】 师延宜,春秋时宋大夫(3,4,7,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将其归入“以官、名为氏” 之列,其
读音:Shīyí【源】 师宜官,汉人,善于分书,其后讹传为施宜,见《希姓录》(22)。《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希姓录》 云:“师宜氏,其后讹传为施宜氏。”
读音:Shí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二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乌石兰氏改为单姓石,十六国时有张姓、冉姓改为石姓。石姓最早发源于春秋时卫国(今河南北部),后迁徙至山
读音:xī luó鲜卑姓。(见《南燕录》)
读音:Zhūpíng【源】 见《姓苑》(21,24)。【人】 朱泙曼,汉时人,见《庄子》(9,17)。或系《庄子》虚构人物。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庄子·列御寇
读音:Zhǎngsūn【源】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见《路史》(17,26,62)。②北魏时鲜卑人姓。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7,11,12)。【望】 济阳(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