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魯剌
【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火鲁刺氏(13)。【变】 亦作〔火里刺〕(13)。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和尔拉〕(24)。【人】 元宪宗后为火鲁刺氏,见《元史类编》(399)。
【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火鲁刺氏(13)。【变】 亦作〔火里刺〕(13)。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和尔拉〕(24)。【人】 元宪宗后为火鲁刺氏,见《元史类编》(399)。
读音:Yú【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9,12,17)。②古有鱼国,即鱼复地,春秋时唐国鱼邑,故城在今四川奉节东北,《左传》文公十九年,鱼人
读音:Qúqiū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亦作著邱氏,赢姓,莒国君居於渠邱,故谓之渠邱公。今密州莒县有渠邱城。《英贤传》 彭城有渠邱氏。”此以邑为氏,系出赢姓。或作“
读音:Hào【音】 又音Háo(17)。【源】 西羌姓,见《汉书》(60,62)。亦见《姓苑》(15,21)。【望】 西平(17,418)。【布】 浙江上虞(279)、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
读音:zǐ xī【源】 系自姓,春秋时楚平王之子公子申,字子西,为令尹,死于白公之难。其后以王父字为氏(7,12,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Lóu【源】北魏时改鲜卑一那萎氏为蒌氏(11,12,17,60,70)。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郑通志·氏族略》 云: “娄氏,《官氏志》 云:‘那蒌氏改为蒌氏
读音:qǔ lǜ又音qiulu。徐偃王子食邑取虑,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今临淮有此姓。(见《元和姓纂》)
读音:Tán【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上海、四川成都(91)、浙江江山(325)、安徽淮南(362)、北京、天津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河北之辛集、黄骅,
读音:Jiū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 注云: “以官名为姓氏。(据《万姓统谱》)古代官名有五鸠。‘祝鸠氏,司徒也; 雎鸠氏, 司马也; 鳲鸠
读音:Wángzhō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有分布,当为汉族。《中国姓氏大全》 有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按:
读音:ruò【源】系自允姓。春秋时鄀国(故城在今河南浙川西丹水故城),后灭于秦,子孙以国为氏(7,60,62)。其后迁于南郡鄀县(故城在今湖北宜城东南),楚灭以为邑(17)。其后亦以鄀为氏。罕见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