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Pú

濮姓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

濮姓早期居住在今豫北地区。

濮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濮真,远征高丽时被俘,拒绝诱降,自刎而死。

濮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零九位。


【源】①系自姬姓。濮,春秋时卫之鄄邑(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北),为卫大夫之采邑,因氏(7,6,11,14,21)。②系自姜姓。姬,春秋时齐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濮阳东之濮城),因氏,见《姓苑》(10,62,69)。③系自熊姓。濮氏楚之族,即百濮(60,62,69)。春秋时活跃于湖北石首东南之夷人,书称百濮族,其后一支定居于河南濮河两岸,另一支迁入川,成为南北朝时巴中七姓之一(69)。④系自姚姓。舜之子散封于濮(故城在今河南濮河上流之濮阳、滑县、延津一带),亦为濮氏(8,60,69)。【望】鲁国、濮阳(12,60)、东鲁(17,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江苏多此姓。【人】濮坦,宋时归安人,隆兴登科,知龙溪县(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榆次,广西之荔浦,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卫大夫食采於濮,因而氏焉。其地在澶州濮阳。今新定有此姓。望出鲁国。” ②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舜帝子散封於濮者。” 此亦以邑为氏,当系出妫姓。③又据《路史》 注云: “濮氏,楚之族,即百濮,熊姓。”《姓氏词典》 称: “濮,旧说为周代国名,在今湖北石首县南。相传其国无君长,各以邑落自聚,故亦名 ‘百濮’。”

宋代有濮万年; 明代有濮有容,分水人,陆安知县; 清代有濮仲谦,江宁人。

猜你喜欢

  • 賴奇忒

    读音:Làiqítè【综】 清蒙古人姓。赖奇忒阿尔萨朗,清蒙古镶白旗人,以副前参领从征金川,后于骑都尉世职(72)。又,清镶白旗蒙古马甲沙克都尔扎布之妻为来奇特氏(260),〔来奇特〕似即赖奇特之异译

  • 读音:Xǔ【音】 又音无(Wú)(17)。【源】 系自姜姓。鄦,炎帝太岳之裔,甫侯之封地,即许。故为许叔之后,见《姓源》(17,62,63)。【变】 一作〔��〕,见《路史

  • 读音:Gù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上杭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上杭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按: 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称之为崮,崮姓当是以居地为氏。)

  • 顧勒都斯

    读音:Gùlèdūsī裕固族姓氏。或作 “顾令”,本户族名,或以代姓。后改为单姓“顾”,盖取顾勒都斯氏之首音谐“顾”而得。

  • 勒歪

    读音:Lèwāi【综】 黎族姓。意思是野薯的孩子,世居海南东方,汉姓为高(216)。

  • 毋還

    读音:Wúhu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突騎施

    读音:Tūqíshī【源】 唐时部落名,以部为氏,见《唐书》(60,62)。【变】 后改姓黄、黑等。历史上突厥族姓氏。乃西突厥十姓之一。《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注云: “以部落为氏

  • 读音:Qiān【源】 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其孙文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9,12,15)。【望】 济阳(17),济南(418)。【布】 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68,2

  • 第一

    读音:dì yī【源】 系自妫姓。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以门族次第为氏,故有第一氏,见《风俗通》(1,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风俗通》云: “其先齐诸田,徙园陵者

  • 烈顯普

    读音:Lièxiǎnpǔ彝族姓氏。本家族名,原意为用长筏渡江之家。其后分族而为罗、王、李、陈、龙等单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