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óu

游姓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周厉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后世子孙皆以游为姓氏。

游姓发祥地在河南境内,唐代南迁至江西、福建一带。其后有渡海赴台者,进而远迁东南亚、欧美地区。如今游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贵州、四川、湖北、台湾等省为多。

游姓历史人物有游吉,春秋郑国正卿,即太叔。相貌俊美而举止文雅,熟悉历史典故,继子产执政。游酢,北宋学者、哲学家。他拜理学大家程颐为师,刻苦读书,学识渊博,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颐时,程颐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肯离去。等程颐发觉时,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的典故即由此而来。游酢的主要成就,还在学术方面,他所著的《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等书,尤受学者的推崇。游寿,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游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零一位。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7,11,15,17)。②台湾土著姓(65)。【望】 冯翊、广平(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4%。尤以贵州、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3省游姓约占全国汉族游姓人口53%,【人】 游皈,春秋时郑大夫(17,21)。【它】 ①台湾游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日本姓游佐。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恢复原姓(65)。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有使用安川、西田等日本姓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重新改姓游(65)。


现行较当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及峡江、浙江之椒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及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高山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春秋时郑有游吉,即子太叔,正卿; 北魏有游雅,广平人,东雍州刺史; 前赵有游子远; 宋代有游九言; 明代有游居敬,云南巡府; 清代有游士凤。

猜你喜欢

  • 读音:Chá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朔州、忻州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土别燕

    读音:Tǔbiéyàn《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元世祖时中书丞相完泽,姓比氏。”未道其详。

  • 东户

    读音:dōng hù东户季子家语,子思曰:东户季子之时道上雁行而不拾遗。(见《奇姓通》)

  • 和岳囉

    读音:Héyuèluó【综】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虎尔哈(一作呼尔哈)(23,63,180,260)。【变】 亦作〔和岳络〕(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呼尔哈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

  • 特庫沙瑪

    读音:Tèkùshāmǎ【源】 彝族姓。属沙玛家支(375)。

  • 读音:Xié【源】 见《直音》(15,21,63)。【变】 亦作儁(62)。《姓氏词典》引《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或作“儶”、 “携”。

  • 读音:chóng【源】 ①唐虞之际,封鲧于崇(故城在今陕西户县东5里),谓之崇伯。舜殛鲧于羽山,以其国更封诸侯。至商末有崇侯虎,周文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6,7,12,15,60)。一说,古崇国在旧同

  • 读音:Yáng《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季紃

    读音:Jìxún《姓氏词典》 据 《简明中国通史》 收载,其注云: “源于楚之先族祝融氏。”未详其他。

  • 读音:Jì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引《万姓统谱》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