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淳于

淳于


读音:Chún yú

淳于姓是以国名为姓氏。西周初年,姜姓斟灌氏受封于淳于,国家被灭亡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淳于姓早期活动于河南、山东一带。

淳于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滑稽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他被任为大夫,多次讽谏威王和相国邹忌改革内政。楚国攻齐时,他到赵国求援,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因此而退兵。前后数次出使诸侯国,每次都能不辱使命。

淳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二十五位。


【源】 系自姜姓。周武王封炎帝之裔为淳于公,号淳于。淳于故城在今山东安丘东北,为夏时斟灌国。春秋时灭于杞,淳于公入曹,子孙遂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一说,淳于为春秋时州国都城,故姜姓州公之后有淳于氏(7,60)。【变】 ①唐时为避宪宗御名,河内淳于氏有改姓于氏者(7)。亦有改姓淳氏者(60,62)。②亦作〔湻于〕(12)、〔涥于〕(17)。【望】 河南(17,21),河内(418)。【布】 台湾台北(64)、山东黄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淳于髡,春秋时齐国名人(21)。淳于赐,汉时大司农(21)。


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尚友录》 云:“淳于,河内,羽音,春秋时小国也,子孙以国为氏。”②其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唐贞观所定七姓,一曰淳于,至宪宗,避御名,改为于氏。” 《姓氏考略》 引 《水经注》云: “ ‘淳于县,故夏时斟灌国。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淳于国。’ 后以国为氏。” 又引 《姓谱》 云: “出於姜姓州公之后。”

” 或作 “”。

战国时齐有淳于·髡; 西汉有淳于·意; 晋代有淳于·智。

猜你喜欢

  • 俱羅

    读音:Jūluó【综】 晋末十六国后秦(姚秦)时姓,后改为俱氏(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 “俱” 姓云: “当为俱罗氏所改。”可知有复姓俱罗氏。未详其源。《姓氏词典》音

  • 义渠

    读音:yì qú狄国,为秦所灭,子孙氏焉。(见《风俗通》)▲<汉>义渠安国,昭帝时光禄大夫。

  • 读音:yàn齐太公后有彦氏。(见《路史》)▲<宋>彦室,叙州人,道士。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澄海、安徽之泾县、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

  • 读音:Kuí【综】 源出不详。四川成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按: 《中国姓氏大全》称:“历代姓书未载。”

  • 读音:Fēn《姓氏词典》 引曹玉林、鄂木尔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全佳

    读音:Quān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盖州(23,63,180,260)。【变】 后改为全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盖州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姓

  • 瑚定克

    读音:Húdìngkè【源】清时居住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下流的赫哲族人姓(429)。

  • 读音:Yún【源】西周时古姓(94)。周有㜏氏鼎,见《元和博古图》(60,62,63)。妘、㜏古时通用(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妘’ 亦作 ‘

  • 读音:Bān【源】 ①春秋时鲁公子般之后,见《姓考》(17,62)。鲁公子般即春秋时巧匠鲁班,亦称公输班。或以为鲁昭公之子(61)。②回族姓。【布】 安徽淮南(362)、陕西彬县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

  • 阿外龍

    读音:A-wàilóng【综】 西藏察隅僜人姓(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