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夷
【源】 淮夷小国(故城在今淮河下游),后灭于周武王,子孙以国为氏(4,6,12,17,60)。【变】 后改为淮氏(9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云: “淮夷,小国。入周,因氏焉。其地,今淮甸。”以国为氏。又,《中国姓氏大全》 称: “后简为姓淮。”
【源】 淮夷小国(故城在今淮河下游),后灭于周武王,子孙以国为氏(4,6,12,17,60)。【变】 后改为淮氏(9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云: “淮夷,小国。入周,因氏焉。其地,今淮甸。”以国为氏。又,《中国姓氏大全》 称: “后简为姓淮。”
读音:Luómǐn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Dáémù珞巴族姓氏,本为部落名,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Gā’ěrbā【源】 夏尔巴人姓。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和定结陈塘区(435)。
读音:Xiàn/Shiann,Syan,Hsien【源】 见《姓苑》(7,15,17,21,60)。【变】 亦作〔羡〕(60)。【布】 清时河北冀县(60,62),今陕西城固(383)、台湾桃园(68
读音:Wúzhākù《姓氏词典》收载,其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满族姓。清乾隆时正定镇总兵明泰,姓此氏。”
读音:Cā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松阿里河、松花江等地(23,63、180)。【人】 仓佳噶布硕,清镶蓝旗人,世居松阿里河,崇德中从征明阵亡,赠佐领(23)。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
读音:Xīlǎ【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人】锡喇克什图,清蒙古镶黄旗人,世居科尔沁,崇德中从征明有功,授骑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
读音:Bài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佛阿拉(23,63,180)。【变】 清蒙古八旗姓白佳氏(260),亦作拜佳氏(23)。【人】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哈尔萨之妻为拜佳氏(260)。历史上少数民族
读音:Āsīnà《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其注云:“唐有阿思那·默啜、阿思那·泥孰。”未详其他。(按:疑此姓即 《郑通志·氏族略》所收“阿史那”之别译。又: 阿,《姓氏词
读音:Gēguā【综】 湘西苗族姓。为湘西五十苗姓之一,汉姓为石(116)。亦作〔仡驩〕,石姓有大小之分,其中大石,苗语呼为驩兜,而驩兜是古代三苗支系之一(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