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
【音】 亦音Sù(91)。【源】 见《姓苑》(15,21)。涑水,亦日涑川,又称阳安涧,源出山西绛县委葭谷,当以水为氏(62)。【变】 作洓(76),误。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亦收,其注云: “涑水,在山西省,以水名为氏。”
【音】 亦音Sù(91)。【源】 见《姓苑》(15,21)。涑水,亦日涑川,又称阳安涧,源出山西绛县委葭谷,当以水为氏(62)。【变】 作洓(76),误。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亦收,其注云: “涑水,在山西省,以水名为氏。”
读音:chù【源】 颛顼帝之子叔歜之后,见《姓氏寻源》(60,62,63)。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姓氏寻源》 ‘歜出颛顼子叔歇之后’。”
读音:Géláo景颇族姓氏。瓦切娃时景颇二十六姓之一,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读音:Sàiwànní景颇族姓氏。汉意为 “雾”,遂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Nālóu【综】 代北人姓。后改为蒌氏,见《魏书·官氏志》(17,27,60)。按,似系一那蒌氏省字而成。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后魏时代北姓。
读音:kě hóu【源】 代北姓。其先原居渴侯山,因以为氏(70)。【变】 ①一作〔渴俟〕(17,21,62)。②后改为缑氏(9,27,44,60)。或改为渴氏(62)。改为侯氏(7)、纸氏(12,2
读音:Zhàoliètái【源】 召烈台又作〔照烈〕,蒙古部名,成吉思汗远祖孛端察儿之妾所生之子沼兀列歹之后,依附于泰赤乌部(397)。【人】 抄兀儿,召烈台氏(亦称蒙古照烈氏),事元太祖有功,受封答
读音:Dōngméng【源】 ①相传伏羲之裔颛臾之后,见《路史》(17,62)。②东蒙,山名,即今山东蒙山,主其山之祀者,因以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山
读音:Yáng杨姓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出自姬姓, 以国为姓。周宣王之子尚父在周幽王时被封为杨侯, 春秋时晋国灭杨, 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 称杨侯, 是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读音:shēn tú【源】 ①申屠氏后随音改为申徒氏,见《风俗通》(1,6,12,60)。②申徒,春秋时楚官名,子孙以官为氏(60,62)。【变】 ①申徒即司徒。汤时贤人申徒狄,亦作司徒狄(11)。②
读音:Zhēnyì【源】禹后有斟弋氏(21)。即斟氏(6,7)。亦见《史记》、《广韵》(63)、《姓解》(9)。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 “斟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