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í

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卫辉),称太子汲,其后代子孙遂姓汲氏。二是春秋时齐宣公的子孙中有受封于汲的,后世子孙称汲氏。

汲氏如今在山东、安徽、河北、北京及黑龙江等省市有少量分布。

历史人物有汲黯,西汉大臣,好游侠,尚气节,为官清廉,办事为民,被称为社稷臣。

汲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三位。


【源】 ①春秋时卫宣公之太子伋之后,居汲(故城在今河南浚县西南50里),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7,12,15)。②春秋时齐宣公子孙封汲(故城在今河南汲县西南),因以为氏,见《路史》(60)。亦见《姓源》(17)。③春秋时陈公族之后有汲氏,见《路史》(17)。④鲜卑人姓,见《晋书》(17)。【望】 清河、濮阳(7,17,60,418)。【布】 安徽淮南(362)、河北五莲(290)、湖南攸县(283)、云南镇雄(331)、山东沂水(332)、台湾(64,68,261)、北京、吉林、辽宁、鞍山、丹东、河南鹿邑等地均有此姓。【人】 汲黯,汉时濮阳人,淮阳太守(15,21)。汲熙载,宋时尚书郎,知滁州(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涉县,山东之龙口、昌乐、平邑,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 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卫宣公太子伋之后,居汲,因以为氏。” 此当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齐宣公之子孙封汲,为汲氏。” 此亦以邑为氏,系出姜姓。

汉代有汲黯; 晋代有汲桑; 宋代有汲靖; 明代有汲明学,邯郸县丞; 又有汲宛,寿州通判。

猜你喜欢

  • 梅楞

    读音:Méiléng【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右子

    读音:Yòuzǐ【源】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右子氏,见《路史》(17,62)。 ②春秋时卫公族有右子氏,见《路史》(17,62)。《姓氏词典》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春秋时齐、卫公族并有右子氏。”

  • 读音:dú渎弘之,汉人。(见《万姓统谱》)

  • 賽瑣頂

    读音:Sàisuǒdǐng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澜沧等地有分布,其汉姓作“鲍”。《中国人的姓名·佤族》 收载,未详其他。

  • 事父

    读音:shì fǔ【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族之后(6,7,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郑樵称: “事父氏,子姓。宋人。” “以字为氏。”《姓氏考略》据《

  • 他塔喇

    读音:Tātǎlǎ清代满族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亦载,世居扎库木、安褚拉库、宁古塔、长白山、扎克丹、萨尔湖等地方,后或改为单姓“唐”。《清通志·氏族略》 译作 “

  • 读音:jǐn出于锦官之后。锦被,郎中令。(见《万姓统谱》)

  • 出蓮

    读音:Chūlián《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其注云:“即出连氏。”参见“出连”条。

  • 奚什盧

    读音:Xīshíl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索卢氏; 或改为单姓“卢”。或作“奚斗卢”、“悉什卢”、“奚计卢”。

  • 读音:qián古潜地在楚地,以地为氏。(见《姓氏考略》)▲<元>潜说友,处州人。<明>潜溟,高安人,广东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