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ū

朱姓来源有三个。一是颛顼的后裔被周武王封于邾国(今山东费县、邹县、滕县等地), 其贵族以国名为姓, 即邾姓。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 邾姓子孙改姓朱氏。二是虞舜臣子朱彪(一作朱虎) 的后人。三是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 将鲜卑族复姓浊浑氏与朱可浑氏两姓改为朱姓。

朱姓发源地主要是河南、安徽、江苏。其中江苏境内的这一支朱姓, 成为我国南方朱氏家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 朱姓族人主要生活在北方的中原地区, 但数量不多,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动荡, 外族入侵, 朱姓族人纷纷由原来的河南、山东等地迁徙到南方。此时, 朱姓与少数民族融合, 令朱姓得以发展壮大, 先后出现了河南朱姓望族、江南朱姓望族。隋唐五代时期, 是朱姓发展的低潮期。在宋元时期, 居于江南的朱姓开始复兴, 出现了一批以朱熹为代表的名人, 浙江、河南、河北、安徽朱姓得以繁衍。到了明清时期, 朱姓发展进入顶峰, 朱姓在明代时成为皇姓, 十分兴盛, 各地均出现名门望族。到清代时, 朱姓发展再次进入低谷, 但因避难外迁反而广布于全国各地。朱姓今日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省分布最多。

朱姓历史人物有朱温, 后梁开国皇帝。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自清, 当代学者、文学家, 有作品《背影集》《雪朝》等。朱德,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七位。


【源】 ①沛国朱氏,系自曹姓。相传颛顼帝(即高阳氏)之裔孙曹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26里邾城),附庸于鲁,春秋时楚宣王灭邾,子孙遂以国为氏,后去邑为朱(9,11,15,17)。②相传为舜臣朱虎之后(11,15,17,60)。③沛国相县朱氏,相传为帝尧(即陶唐氏)之子丹朱之后,以王父名为氏(15)。④南阳之宛朱氏,相传为宋微子之后。周衰诸侯灭,宋犇砀改姓为朱,后徙于宛,见《东观记》(11,21)。一说,微子之裔元,元生启,启生公子朱,其后以字为氏,自沛迁于南阳之宛,见《朱公叔鼎铭》(21)。⑤河南朱氏,北魏时代北姓渴浊浑氏、可朱浑氏均改为朱氏(11,12,60,70,242)。⑥金时女真人姓兀颜氏(即乌延氏),汉姓为朱(71)。⑦赐姓。明武宗正德年中,曾赐100余人姓朱(24)。⑧清满洲人姓。世居吉林长白山、辽宁大凌河等地(23)。又,清满洲八旗姓乌苏氏、珠佳(朱佳)氏、珠锡哩(朱锡哩氏)后均有改姓朱者(180)。今满族姓(344)。⑨台湾土著赛夏族茅武茅望氏,汉姓为朱(65,385)。⑩清甘肃碾伯县土司癿铁木,西宁州土人,子朱荣,其后遂以朱为姓,世居朱家堡(72)。碾伯县即今青海乐都,该土司当为今土族(229)。⑪海南东方讲“侾炎”土语黎人,自称“勒威”者,意为芭蕉的孩子,汉姓为朱(216)。⑫拉祜族之黑苦聪人之妹米氏,汉姓为朱,世居云南金平(134)。⑬彝族姓(130,380)。彝族土比氏,汉姓为朱(333)。⑭仫佬(112)、苗(115)、瑶(120)、土家(387)、纳西(152)、土(195)、蒙古(344)、回(344)、东乡、白、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沛国、丹阳、永城、吴郡、钱塘、义阳、太康、河南、南阳(21),凤阳(17,418)。【变】 明时朱元璋之义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曾都因赐改姓朱,后均恢复原姓(24)。【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25%,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广东、浙江、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4省朱姓约占全国汉族朱姓人口44%。【人】 朱亥,战国时魏大梁人,有勇力,秦兵围赵,魏无忌使朱亥袖40斤铁椎击杀晋鄙,退秦兵,解赵之围(61)。【它】 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朱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赤石,赤石仍不失朱姓之意,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恢复原姓朱(65)。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江西之金溪,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贵州之崇仁,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蒙、苗、彝、壮、藏、土、回、仡佬、傈僳、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姓苑》 注云: “本高阳氏后,周封 (之)于邾,子孙去 ‘邑’ 为氏。” 郑樵亦注: “本邾也,姓曹,其世系见于邾。邾既失国,子孙去邑以朱为氏。其后盛大者有沛国、丹阳、永城、吴郡、钱塘、义阳、丹阳、太康、河南 (按: 原文如此,二丹阳,当有一处为 ‘丹徒’ 之误。) 之九族,显于汉唐间。” ②《姓氏考略》 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 “后魏渴浊浑氏 (按: 渴浊浑,《郑通志·氏族略》 作 ‘渴烛浑’;《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 ‘浊浑’。) ‘可朱浑’ 并改为朱氏。”郑樵称为 “河南之族”。疑当出自鲜卑族。③又注: “舜臣朱虎之后。”④又,赐姓改姓之风,明代甚盛。“” 乃明朝国姓,太祖养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皆赐朱,后俱复本姓。正德时,都督钱安、许国义、子武德并赐姓朱氏。又赐都督朱福、朱刚,都指挥朱谦、朱春、朱翥、朱增、朱斌、朱政、朱海、朱岳、朱升、朱晟、朱彪、朱镛、朱钫,指挥千户镇抚旗舍朱钦等百二十人姓,赐舍人朱山、朱准、朱容、朱淮、朱渭、朱欣、朱义、朱大爵、朱印、朱珂、俱国姓; 诏都督江彬、许泰、刘晖、张洪、神周、李琮,指挥焦睿,俱赐国姓; 又,改指挥杨障曰璋、焦椿曰粽、桂曰松、张天祐曰海、廷鸾曰璧、马定曰靖、俱国姓; 又,太祖时赐元人姓名: 策珠尔曰朱采、托果齐曰朱静、甘珠尔曰朱满、都呼曰朱恩、布都罕曰朱窥,以上俱赐国姓。见 《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综合此则之不完全统计,明代之李、沐、何、徐、钱、许、江、刘、张、神、焦、杨、廷、马等多个汉姓或改而姓朱。元代蒙古族亦有改而姓朱者。⑤傈僳族之朱姓,源于竹氏族。傈语为“玛达扒”。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竹筒里出来的,号称“竹王”。遂以 “玛达扒” 命其族,以族为氏,或取其汉意 “”之音,谐以音近之汉姓 “”、“” 而为单姓。⑥纳西族之朱姓,或为家名所改。⑦彝族之朱姓,则出自 “阿奴普”,意为猴氏族。或以为姓。或改为单姓“”。⑧藏族之朱姓,亦源于远古氏族,以族为氏。相传有一神猴与一岩魔女结婚,生下六只猴子,他们又繁衍后代,进化成人,分作六个支系,此即远古藏族的六个氏族,其中就有朱氏。⑨土族之朱姓、相传为朱荣之后: 元“诺延” (即 “官人”) 癿铁木于明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率部附明,授小旗,后升百户,其孙名朱荣,以汉习取朱为姓,人称“朱土司”。注⑤——⑨见 《中国人的姓名》。

战国时魏有朱亥; 唐末有朱温; 宋代有朱熹; 明代有朱元璋; 当代有朱德。

猜你喜欢

  • 子游

    读音:zǐ yóu【源】 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有子游氏,见《世本》(4,7,12,60)。【变】 亦为游氏(12)。一作〔子遊〕(63)。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 斡勒忽訥

    读音:Wòlèhūnè【源】斡勒忽讷,亦译作〔斡勒忽讷惕〕,为蒙古迭儿列斤部之一支,与乞颜孛儿只斤氏世代通婚(397)。以部为氏。【人】月伦,斡勒忽讷氏,成吉思汗之母,助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斡剌儿古

  • 飞廉

    读音:fēi lián秦嬴姓,后分封,以国为姓。(见《史记》)

  • 子豐

    读音:Zǐfē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国公子去疾,字子丰,其后以为氏,亦为丰氏,见《世本》(12,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公子去疾字子丰之后

  • 读音:Zhú/Jwu, Ju【源】 汤诛蠋沐,见《说苑》(20,60,63)。

  • 读音:Gōu【源】 ①钩弋氏之后,或为钩氏,见《姓苑》(7,9,17,24,60)。②本勾氏,宋避高宗讳加金为钩,见《挥麈录》(7,11,17,24,60)。【望】 开封(17,418)。【变】亦作〔

  • 瑪雅

    读音:Mǎyǎ珞巴族姓氏。本部落名,以之为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未详其他。

  • 牡邱

    读音:Mǔ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姓苑》有钜鹿太守牡邱胜。”《姓氏辨证》曰: “其先食邑牡邱,因以为氏。”或作“牡丘”。姑兼收。

  • 三桂

    读音:Sānguì【综】 源出不详。广东顺德有此姓(363)。

  • 读音:Yòu【源】 见《姓苑》(7,9)。或为被难而获护祐,因以为姓(62)。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引《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元代有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