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陋茹
【源】 代北三字姓。其先为靺鞨人(27)。【变】 ①亦作普六茹、〔普陋如〕(27)。②北魏孝文帝时改普陋茹氏为茹氏(7,9,12,27,44)。亦有改为李氏者(27)。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茹氏。
【源】 代北三字姓。其先为靺鞨人(27)。【变】 ①亦作普六茹、〔普陋如〕(27)。②北魏孝文帝时改普陋茹氏为茹氏(7,9,12,27,44)。亦有改为李氏者(27)。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茹氏。
读音:Liányǐn【源】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屈氏之后有连尹襄老,连尹为官名,其子孙以官为氏(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注云: “芈姓,楚屈氏之后也。连尹
读音:Zhūgě【源】①黄帝有熊氏之后有詹葛氏,齐人语讹诸葛,见《世本》(12,62)。②夏商时诸侯葛伯之后(12)。居诸县(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30里),谓之诸葛。又云,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徙阳都(故
读音:A-chē【综】 ①基诺族姓。世居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基诺洛克(又称攸乐山)龙帕寨(143,144)。 ②彝族姓。丁惹、蒋你等家支中均有阿车氏(375)。
读音:biàn姓,见《姓苑》。
读音:wú qiū【源】 古帝颛顼之后有吴丘氏(60,62)。【变】 吴与虞通,即虞丘氏(60,6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路史》云: “颛帝后有吴丘氏。”②
读音:Bāoguóluótè【综】 清时蒙古人姓。包国罗特台斐音,清蒙古正黄旗人,繙译举人,嘉庆十四年任和阗库伦(254)。又,清镶白旗蒙古护军阿玉史之妻为保郭罗忒氏(260),〔保郭罗忒〕似即包国罗
读音:Shídùjiā【综】 土族姓。什杜加原义为羊圈。世居青海互助,汉姓为杜(195)。
读音:zhān gē【源】 金时女真人姓(60,62,71)。粘割,金时女真部落,部人散居西南路招讨司(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子镇为中心)等地(397),以部为氏。【变】 亦作粘合、粘葛、粘哥、
读音:Báixí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本为部落名,乃北魏高车族之白霫部,族人或以部名为氏,遂称白霫氏。
读音:Lài赖姓的来源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一是出自姬姓。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于赖国,后为楚国所灭,其国人遂以赖为姓。二是源自姜姓。炎帝后裔赖山氏东迁至河南建立赖国,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赖姓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