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合丹
【源】 元时人姓(57)。【变】 ①亦作〔晃合坛〕(57)、〔晃忽摊〕、〔晃兀摊〕(13)、〔鸿和坦〕、〔哈坦〕(24)、〔儿合丹〕(61)。②晃答豁儿,元太祖时为火儿赤(官名);速亦客秃,元太祖时授千户,均晃豁坛氏,见《新元史》(399)。〔晃豁坛〕似即晃合丹之异译。【人】 伯八,晃合丹氏,元世祖时万户,守欠欠州(57,61)。
【源】 元时人姓(57)。【变】 ①亦作〔晃合坛〕(57)、〔晃忽摊〕、〔晃兀摊〕(13)、〔鸿和坦〕、〔哈坦〕(24)、〔儿合丹〕(61)。②晃答豁儿,元太祖时为火儿赤(官名);速亦客秃,元太祖时授千户,均晃豁坛氏,见《新元史》(399)。〔晃豁坛〕似即晃合丹之异译。【人】 伯八,晃合丹氏,元世祖时万户,守欠欠州(57,61)。
读音:jiǎ【源】 ①相传为商王太甲(一作大甲)之后,见《风俗通》(1,6,7,9,60)。②炎帝之裔潞子之附属甲氏,后灭于晋荀林父,其子孙遂以国为氏(17,62)。潞,春秋时赤狄之国,故城在今山西潞
读音:Jìsuí【源】 周时八士之一季随之后,以名为氏(4,6,9,12,17)。【人】 季随逢,春秋时宋人(6,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周八
读音:Chǔmì【源】 唐时西突厥一部,后与处月部加入西突厥十姓,成为十二姓之一(428)。以部为姓。
读音:diāo【源】 ①夏禹之后有凋氏(8,60,62)。②或出于雕氏(91)。【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凋成,东晋时后赵石遵部将(7)。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 《路史》云
读音:Kāijī普米族姓氏。今云南之宁蒗有分布。出自 “熊·杠尼”姓,本家族名,或以为氏。见《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
读音:Sàmǎ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宁古塔(23,63,180)。【变】①后改为蔡氏(180)。②清满洲正蓝旗有萨玛拉氏(254),镶蓝旗满洲马甲色尔尔古德之妻为萨马拉氏(260),〔萨马拉〕
读音:Hàn/Hann【源】见《玉堂字汇》(63)。
读音:Zhī/Jy,Jr【综】 源出不详。与只姓不同。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上有此姓(427)。今北京、河北青县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Gǒu【源】 毋发我笱,见《诗·邶风·谷风》。笱乃捕鱼之竹笼,以工具为氏(91)。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昌图有分布。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亦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诗·邶风·谷
读音:yóu yù游,复姓也。(见《奇姓通》)游子著书,言法家之事。(见《英贤传》)《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 (按:《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