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和
【源】 关西羌人有昨和氏(9,12,60)。【变】 后改为和氏(78)。【布】 北周时关中蒲城一带多此姓(78)。
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并注云: “关西羌人有昨和氏。”“关西”,当指函谷关以西之地,今陕、甘二省。后或改为单姓“和”。见《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源】 关西羌人有昨和氏(9,12,60)。【变】 后改为和氏(78)。【布】 北周时关中蒲城一带多此姓(78)。
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并注云: “关西羌人有昨和氏。”“关西”,当指函谷关以西之地,今陕、甘二省。后或改为单姓“和”。见《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读音:Hūshén【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忽神氏(13)。一说,系许兀慎氏之异译(397)。【变】 《续通志·氏族略》作〔库克新〕(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
读音:Nǎo【综】 脑解,南北朝时梁国江东太守,见《江醴陵集》(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亦收载,未详其源。元代有脑忽。
读音:Tuójī【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姓(425)。
读音:yíng【源】 ①见《姓苑》(15,21,60,62)。唐时改河间郡为瀛州,即鄚州,故治在今河北河间,或以地为氏(60,62)。②侗族姓(114)。【望】 东海(17,418)。【布】 北京、湖
读音:Jīngjiā【综】清镶黄旗满洲闲散永萌之妻为经佳氏(260)。
读音:Wēnhú【综】 代北姓。后改为温氏(27)。疑即温孤氏。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总论·变夷》: “温狐之为温,温盆亦为温。”疑 “狐”乃 “孤”之误,姑兼收以
读音:Gài盖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邑名为姓氏,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王欢受封于盖邑(今山东沂水西北)。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封邑名为氏,即为盖姓。二是源自改姓,北魏盖楼氏后改为盖
读音:Yèyǔn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西)夏知中兴府事页允克忠;武节大夫页允思文。”未详其他。
读音:Wāng《姓氏词典》引《姓苑》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汉代有尫充。”未详其源。
读音:Yuèqiáng【源】 或分自越勤氏(参见越勤氏),或为越勤氏之讹(70)。【变】后改为越氏(7,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魏书·官氏志》 注云: “代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