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
【源】 见《姓苑》(7,15,21,24,60)。【布】 河南郾城(62)、温县(284)、淮滨(286)、山西阳城、山东沂水(332)、北京大兴(62)、台湾宜兰、台北(68,261)、广东高州等地均有此姓。【人】 振纪,宋时承直郎,官广州转运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朔州,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宋代有振纪,任广州转运使。
【源】 见《姓苑》(7,15,21,24,60)。【布】 河南郾城(62)、温县(284)、淮滨(286)、山西阳城、山东沂水(332)、北京大兴(62)、台湾宜兰、台北(68,261)、广东高州等地均有此姓。【人】 振纪,宋时承直郎,官广州转运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朔州,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宋代有振纪,任广州转运使。
读音:Tánggǔèmók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元史·列传》注云: “察罕,唐古鄂摩克氏; 又,布迪特穆尔,唐古鄂摩克氏。”察罕,元宪宗时都元帅,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后
读音:wǎ【源】 ①瓦系春秋时楚大夫采邑(故城或在今江苏六合西),后以邑为氏(17,60)。 ②明时广西土司有瓦氏(21,24)。 ③清时高丽人姓,世居易州(260)。 ④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瓦氏(
读音:Húbó【综】清驻防呼伦贝尔镶蓝旗中有瑚伯氏(259,260)。
读音:Lí【源】 菞,地名,以地为氏,见《直音》(15,21)。《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太平图话姓氏综》云: “以地名为姓氏。”未道其详。《汉语大字典》 亦收。
读音:Chóu【源】 ①殷商时侯国,锡畴国之后,见《姓源》(17)。②周时诸侯国挚、畴为商时左相奚仲之裔仲虺之后,其后有畴氏,见《风俗通》(1,6,7,17,21)、《国语》(60,62)。③春秋时
读音:Yīqílī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据《元史·太祖纪》 云: “伊奇哩部人巴图遇地,与之同盟。” 巴图,即以部为氏。②或以名为氏。其又注云: “琳沁巴
读音:shì nú【综】 代北姓,后改为是氏(7,12,27,63)。一说,是奴系叱奴氏之讹(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是氏。
读音:Jǐngjiāngliùjīn【源】 代北姓(7,12,15,27)。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四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词典》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作“井强六斤”,可能将“疆”讹作
读音:Chǐ现行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南澳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南澳县公安局黄正、余松波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于古籍。
读音:Ém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