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扶餘

扶餘

读音:Fúyú

【源】 扶馀即夫余氏(60)。【人】 扶馀文宣,唐时将军,见《唐书》(70)。扶馀隆,唐时卫尉卿,见《唐书》(70)。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或作“夫余”,亦音讹为凫臾。本为国名,扶馀国王之后,以国为氏。古扶馀国,东汉时秽貊别族所建,至晋太康时,为慕容廆所破,旋即复国。后为高句丽所灭。今辽宁省昌图、洮南以北至吉林省双城以南,皆其领土。今昌图县之扶馀城,即为扶馀王所居。唐薛仁贵征高丽,尝攻拔之。金置蒲与路,明置福余卫,皆扶余之音转也。

唐代有扶余·孝演、扶余·义慈、扶余·文思。

猜你喜欢

  • 读音:yù【音】又音州(Zhōu)(80)。 【源】系自芈姓。周文王时有鬻熊者,省文作粥(62,80)。 【人】粥拳,亦作粥权,楚人,见《汉书·古今人表》(62)。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

  • 柱國

    读音:Zhùguó【综】 周时秦大夫柱国子良(15,63)。《姓氏词典》收载,其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 “以官名为姓氏,‘柱国子良,楚大夫,此以官为氏。’ 春秋时楚官有柱国,相当于秦之相

  • 噶必齊克

    读音:Gábìqíkè【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噶必齐克乌巴里沙津,清镶蓝旗人,系喀喇沁贝勒,清初从征张家口有功,授三等轻车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乃

  • 三苗

    读音:sān miáo【源】 ①黄帝之孙颛顼之后(60,62)。②系自姜姓。炎帝之后,舜时迁至今甘肃敦煌一带,为三苗侯国,因氏(12,21,60)。参见允姓。【变】 亦作〔三鱙〕,见《路史·国名记》(

  • 读音:guǐ后周有轨革,精历算,传于费孝先。(见《姓苑》)

  • 读音:Qú/Chy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东有此姓(68,261)。

  • 读音:Guǎng【源】 ①古邝国之后有邝氏(8,60,62)。②侗族有此姓。【变】即旷(60)。【望】庐江(17,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二省邝

  •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gū轱,车也,或以业为氏。《山海经》有依轱之山,或其人以所居为姓。(见《姓氏考略》)

  • 木戛暴

    读音:Mùgābào独龙族姓氏。云南之贡山有分布,汉意为“崖蜂”,以为姓。或取“木戛暴”之首音谐以汉字“木”而为单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