恧恧
【源】 西夏人姓(31)。【变】 亦作〔纽纽〕(24,63)。【人】 恧恧存忠,西夏武节大夫(24,31)。
【源】 西夏人姓(31)。【变】 亦作〔纽纽〕(24,63)。【人】 恧恧存忠,西夏武节大夫(24,31)。
读音:Nuò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陇川、景谷、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彝族、拉祜族皆有此姓。此姓系陇川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gōng hé【源】 春秋时鲁国叔孙之族(季氏族)有公何氏(11,17,60,62)。【人】 公何藐,春秋时鲁国人(11,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左传·杜注》云:
读音:gōng shí【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悼公之子坚,字公石,其后以字为氏,见《世本》(6,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鲁)悼公子坚字公石之后。
读音:Sàmùxīěr【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索伦(23,63,180,260)。 【变】①亦作〔萨穆希尔〕(260)、〔萨木西尔〕(180)。②清驻防索伦正红旗中有萨木喜尔氏(259,260),〔萨
读音:Ángjí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译作“翁吉歹”。
读音:liè【源】 炎帝号烈山氏,烈姓出此(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广东之吴川、贵州之三都、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
读音:Gōngchē【源】 系自嬴姓。春秋时秦桓公之子公子,字伯车,其后别为公车氏(7,11,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出自赢姓。《姓氏辨证
读音:Jīng【源】 或系泾阳氏所改(62)。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北京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据 《姓考》 云: “系泾阳氏所改。”
读音:Shù《姓氏考略》收载,其据《淮南子》 注云:“黄帝臣有䜿亥。豎姓始此。(按:原文如此, 姓氏词头与释文用字有别——或作“䜿”, 或作“豎”, 疑“
读音:zhù【源】 ①见《姓苑》(7,9,15,21)。 ②明时云南永昌府促瓦长官司长官注甸八,姓注(253)。【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人】 注宽,明时望江人,正德中任县训导(1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