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áng

强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源于姬姓,是黄帝玄孙禺彊的后代。二是郑国大夫强之后。三是源于姜姓,齐国公侯公孙强之后。四是少数民族姓氏。如十六国时前秦苻坚后代姓强。

强姓起源于今河南新郑,历秦汉两代,强姓在今安徽宣城一带形成大族,昌盛为强姓丹阳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强姓已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丹阳郡强姓也有入迁江苏、浙江者。唐时强姓播迁到南方各地,元灭宋时,强姓遍布福建、江西、广东、四川等南方省份。明末,山西强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江苏、陕西等地。自清代至今,强姓遍及东北、西北、西南各地。如今,强姓尤以安徽为多。

强姓历史人物如强蒙,唐大历中江南隐士,在湖州参与颜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强蒙精通《论语》,善医术。强至,字几圣,杭州人。宋仁宗庆历进士。善诗文,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为《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作序,已佚。强行建,清朝人。家贫好学,工诗书,善篆刻,著有《印管》《印论》等书。

强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三十六位。


【音】强氏有襁(Qiǎng)、蔷(Qiáng)二音(17)。且源出不同(63)。参见强(Qiáng)姓。 【源】①春秋时郑大夫强之后,见《姓苑》(17,60)。②金时女真人都烈氏汉姓为强(71)。③清时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强恰哩氏,后改为强氏(180)。 【望】丹阳(17,60,418)。 【变】亦作彊、〔弜〕(17)、〔強〕(61)。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安徽多此姓。 【人】强瞻,汉时人(11,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南之卢氏、甘肃之徽县、四川之南江等地有分布。《姓氏词典》 引 《广韵》 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姓苑》云: “ 《左传》郑大夫强鉏之后。”望出丹阳。 ②又注云: “夷姓。前秦苻坚后(有)强氏。”苻坚,古代氐族人。或音qiáng,亦姓。

猜你喜欢

  • 读音:Qǐn【源】 ①夏禹支庶封于寝(故城在今河南固始),后因氏,见《姓考》(17,62)。②寝,即寝丘(故城在今河南沈丘东南),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此,因氏,见《姓源》(17,62)。【人】寝尹,周时

  • 读音:Ŏu【综】源出不详。浙江萧山(209)、安徽桐城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州,安徽之贵池、泾县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按:藕,莲之根茎,此当

  • 读音:chǎi【源】 奚五族著姓有揣氏,见《金史》(24,60,62)。奚,古族名,在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在饶乐水,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至唐时,其族酋李大辅封为饶乐郡王,当时与契丹同称两蕃,后

  • 熾俟

    读音:Chìsì【源】 回纥葛逻禄部有三族,二曰炽俟,见《唐书》(60,63)。以族为氏。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唐书》云: “回纥葛逻禄有三族。二曰炽俟。”

  • 读音:Chāo【源】 ①见《姓苑》(15,21)。②辽、金人之姓(60)。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布】 陕西(92)、山西平陆(298)、河北隆化(344)、湖南湘潭(373)、安徽怀远

  • 八且

    读音:Bāqiě【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 蘇陽克

    读音:Sūyángkè赫哲族“哈拉” (姓)。汉意为“黄色”。此以色彩命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 梅伯

    读音:méi bó【源】 商时梅伯之后,见《欧阳修梅氏铭》(60,62,63)。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欧阳修《梅氏铭》 云: “梅伯之后。”此以国爵为氏,系出子姓。参见 “

  • 术里歹

    读音:Zhúlǐ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作“卓罗岱”。

  • 納垢

    读音:Nàgòu【源】 彝族姓。属狄俄维伙家支(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