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è

【音】 射氏有Shè、Shí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射(Shí)姓。【源】 ①春秋时楚昭王时大夫观射父之后,见《姓谱》(60,62)。②出自古司射官之后(60,62)。③汉末大鸿胪射咸,本姓谢名服,天子命将军出征,以姓谢名服不详,改为姓射名咸(6,7,21,60)。【望】 蜀郡(17)。【人】 射登,汉时蜀郡太守(21)。射子安,明时浦江人,弘治举人(21)。


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云: “出自古司射官之后。”此当以官为氏。②郑樵注云: “出自晋大夫虢射之后。”虢射,晋献公时人,此当以名为氏,系出虢氏。③《姓氏考略》 注引 《姓源韵谱》 云: “出观射父之后。”射父为春秋时楚大夫,事昭王。此亦以名字为氏,系出观氏。③为谢姓所改。郑樵注引 《三辅决录》 云: “后汉末鸿胪谢服,天子以为将军出征姓谢名服不祥,改姓射名咸。咸子登、援……” (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注: “ 《三辅决录》 曰: 射援字文雄,扶风人也,其先本姓谢,与北地诸谢同族。始祖谢服为将军出征, 天子以 ‘谢服’ 非令名, 改为射, 子强氏。”与郑樵所引有别。)

一音yì,亦姓。

汉代有射暠; 隋代有射匮; 宋代有射纪,宝祐进士; 明代有射子安,弘治举人。

猜你喜欢

  • 读音:Rǎn冉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族名为姓氏,汉时西南夷有冉族,居于今四川茂县、汶川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人以祖辈名为姓氏。三是以封地为姓氏

  • 读音:Zhuī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按:隹,古称短尾鸟,疑即以此为姓。)

  • 壺邱

    读音:H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此系“以地为氏”。列子师壶邱子林,郑人。或作“壶丘”; 又作“狐丘”、“狐邱”。

  • 積寧

    读音:Jīníng【综】 元时番僧姓(33)。

  • 越勤

    读音:Yuèqín【源】 越勤本部落之名,居于跋那山,山在今陕西榆林东北。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其酋率所部万余家归魏,居五原之北,因以部为氏。勤彊双声,古韵相通(70)。故有越彊氏、越勤氏,越勤氏又讹为

  • 读音:xiàn见《姓苑》。《列仙传》有羡门。(见《广韵》)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阜平、冀县,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长治、阳泉,陕西之韩城,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

  • 索卜

    读音:Suǒpǔ【综】土族姓。世居青海东部。索卜在土语中有两种含义,一为河边,汉姓为索,一为古代部落阻卜之异译,汉姓为卜(195,196)。

  • 渴烛浑

    读音:kě zhú hún代北姓,后改为朱氏。(见《魏书·官氏志》)渴烛浑氏,改为朱氏。渴烛浑、可足浑疑与可朱浑同而音转矣。(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

  • 读音:Zhuō【源】 见《直音》(15)与《姓苑》(21,61)。或由卓氏所改。【布】 浙江余姚(389)、台湾彰化(64,68,261)、广东万宁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黑龙江之

  • 譚谷

    读音:Tánɡǔ【综】 彝族姓。属竹尔家支,云南永胜、华坪等地均有此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