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鼓
【源】 相传为黄帝之子夷鼓之后,见《姓氏英贤传》(6,12,60)。【人】 夷鼓德宜,春秋时秦大夫(6,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姓氏英贤传》云: “黄帝之子夷鼓之后。”此以名为氏,当系出己姓。《史记·五帝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索隐):“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国语》有夷鼓德宜,秦大夫。
【源】 相传为黄帝之子夷鼓之后,见《姓氏英贤传》(6,12,60)。【人】 夷鼓德宜,春秋时秦大夫(6,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姓氏英贤传》云: “黄帝之子夷鼓之后。”此以名为氏,当系出己姓。《史记·五帝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索隐):“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国语》有夷鼓德宜,秦大夫。
读音:Wēndūxùn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Gélièl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伊克济勒(23,63)。 【人】格哷勒策棱色辰,清蒙古镶白旗人,世居伊克济勒,由户部参政,累封一等男兼一等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读音:Zǔjiā【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铁岭(23,63,180,260)。【变】后改为祖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铁岭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祖”
读音:Cháisè’ěr【源】 明清时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部分奇勒尔人后融入赫哲族(429)。
读音:wèi【源】 北魏时改渴烛浑(一作烛浑)氏为味氏(17,27,60,86)。【布】 上海(91)、台湾南投、台北、台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 其注引
读音:yōu【源】 ①以谥为氏(12,15,60)。亦见《姓苑》(7,9,11,60)。 ②或居幽州者,以地为氏(60,62)。【望】 京兆(17,60,418)。【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人
读音:Niǔhālǔ【综】 清镶红旗满洲笔帖扎马素之妻为妞哈鲁氏(260)。
读音:dōng【源】 ①相传古掌冬官(周时以司空为冬官)者之后,以官为氏(60,62)。②三国时南夷有冬逢,见《蜀志》(60,62)。③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变】 一作〔
读音:Shà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宜兰、嘉义等地均有此姓(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之清流、山西之忻州等地有分布。清流县公安局提供。《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Gǔtíbóxīyě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有载,其注“鹘提悉补野” 曰: “…… 《唐书·吐蕃传》作鹘提勃悉野。”详见“鹘提悉补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