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丘
【源】 ①壶丘,陈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新蔡东南),子孙以地为氏(17)。②出自郑国壶丘封人之裔,见《姓氏英贤传》(60,62)。【变】 一作〔壶邱〕(6,12,17)。【望】荥阳(418)。 【人】 壶丘林,春秋时晋大夫,见《世本》(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据《世本》注云: “晋大夫壶丘林之后。”②又引 《姓氏英贤传》 云: “出自壶丘封人之后。” “亦作狐丘。望出荥阳。”
或作“壶邱”、“狐邱”。
【源】 ①壶丘,陈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新蔡东南),子孙以地为氏(17)。②出自郑国壶丘封人之裔,见《姓氏英贤传》(60,62)。【变】 一作〔壶邱〕(6,12,17)。【望】荥阳(418)。 【人】 壶丘林,春秋时晋大夫,见《世本》(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据《世本》注云: “晋大夫壶丘林之后。”②又引 《姓氏英贤传》 云: “出自壶丘封人之后。” “亦作狐丘。望出荥阳。”
或作“壶邱”、“狐邱”。
读音:Cáo曹姓来源有三个。一是以国为氏,为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其五子名安,封在曹国。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或为
读音:Jiāngjiāowǎ古代吐蕃族姓氏。吐蕃自达磨赞普被杀以后,分裂为四: 其一在前藏,即拉萨王系。此系又分而为六,其中之一,即姜郊瓦氏,当以部族为氏。见《中国通史》。
读音:cuàn【源】 ①战国时魏有爨襄,见《战国策》(17,60)。当为爨氏之始(60,62)。②春秋时楚令尹子文之后,受姓班氏,西汉末食采于河南爨邑,遂以邑为氏(17,62)。③晋时爨为南夷著姓,以
读音:Dòng【源】 冻羌之后(60,62)。亦见《姓苑》(15,21,24,63)。【望】 平阳(17,60),平原(62,418)。【布】 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高雄、
读音:jiāo商末贤人胶鬲之后。(见《尚友录》)
读音:Mé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郭尔罗斯、伊巴丹、浑春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孟佳〕(180,260)。②后改为孟氏(180)。【人】 清镶白旗满洲闲散
读音:càn【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初见於 《姓苑》,未详其源。
读音:zhí【源】 ①相传为舜之裔,春秋时陈氏之前,直柄之后有直氏(17,60)。②春秋时楚人直弓之后,见《姓考》(7,9,12,17)。③彝族姓(130)。④唐时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分封有功之臣以领地和
读音:yì【源】 夏禹之后封于弋(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因以为氏(17,62)。【望】 河东(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湖北钟祥(388)、台湾云林、屏东、台北(68、261),河北
读音:Fù【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陕西(92)、广西都安(288)、安徽淮南(362)、四川武胜(321)、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