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ài

【音】 又音Sāi (86)、Sài(16,81)。【源】①天竺胡人姓。即释种,亦称塞种(60,62)。亦见《姓苑》(6,7,12,15)、《正字通》(81)。②秦末汉初南越人有塞氏(7,60,62)。【望】天竺(17,418)。【布】明时直隶保安州(河北涿鹿)(24,62)有此姓。今山东新泰(359)、上海(91)、江苏南京、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山西之运城、甘肃之酒泉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入声’。天竺胡人之姓,即释种也。”②《姓氏考略》据《姓苑》注云:“南越人有塞姓。”③又注:“《汉书·西域传》有塞种。塞姓即塞种之后。”

唐代有塞默羯;明代直隶保安州有塞氏(见《续通志·氏族略》)。

猜你喜欢

  • 勒歪

    读音:Lèwāi【综】 黎族姓。意思是野薯的孩子,世居海南东方,汉姓为高(216)。

  • 平州

    读音:píng zhōu【源】 平州氏功大不赏,功臣怒而生变,平州出奔,见《周书·史记篇》。平州在山西介休西,见《盟会图疏》,是以地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阿

    读音:ā lún高车十二姓,七日阿氏。(见《魏书·官氏志》)

  • 吐渾

    读音:Tǔhún【源】 北魏时代北姓。一说即吐谷浑氏之省写(7)。一说,与吐谷浑、独狐浑、渴足浑并为四氏(7,24,63)。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曰

  • 巴達拉

    读音:Bādálā【综】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多奈之妻为巴达拉氏(260)。

  • 读音:Hé【源】 古阖字,见《纂文》(7,12,15,60)。春秋时吴王阖闾支庶之后有㧁氏,见《路史》(17,60)。【望】 平卢(17,418)。【变】 一作〔�

  • 读音:Páng【源】 ①尨与厖通(80,86)。有虞氏时高阳帝之子尨降,八才子之一。夏有穷氏国君后羿贤臣有尨圉(21)。②西城焉耆人姓,唐时称尨部(425)。【人】 尨安,晋时西域焉耆国王,见(晋书)

  • 读音:Qiú《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 阿都

    读音:Ādū【综】 明时云南建昌府(故治在今四川西昌)土司姓阿都,系彝族,后改为都氏(129)。《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都督。元有阿都善信。”未详

  • 读音:Diǎn【源】 见《姓苑》(15,21,62)。【布】 河北卢龙(289)、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云南之泸水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