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īn

【源】 ①因,商时侯国,见《姓考》(17)。周穆王西征,至于因氏,见《穆天子传》(60)。是以国为氏。②周时遂国(故城在今山东宁阳西北之遂乡),春秋时灭于齐,遂人四族有因氏,见《左传》(7,9,11,17,21)。【望】 齐郡(17,60,418)。【布】 北京、武汉(91)、山西平陆(298)、台南、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因礼,明时山西曲沃人,景泰庚午举人,历陕西清涧、山东禹城教谕,后迁松江教授(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忻州,湖北之武汉、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侗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因氏,遂人之四族也。”遂,春秋时国名,今山东之宁阳西北有遂乡,即其故址。《左传·庄十七年》: “十九年夏,遂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飨齐戍,醉而杀之,齐人歼焉。”此以族为氏。又 《中国姓氏大全》 称: “古代有掌管郊外的官,称之为遂人,因氏,乃遂人四族之一。”与郑说有别。《姓氏考略》 注云: “ 《穆天子传》天子西征,至于因氏 (郭注): ‘国名’ 是以国为氏。”

唐代有因畅; 明代有因礼,景泰举人; 又有因纲,成化举人。

猜你喜欢

  • 读音:Yán【源】见《姓觽》(17)。䓂,草名,或以草名为氏(62)。 【望】汝南(17,418)。《姓氏词典》收载,其据《集韵》注云: “以草为姓氏。”望出汝南。

  • 读音:Tán/Tar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普六如

    读音:Pǔliùrú《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觿》 注云:“即 ‘普六茹’ 氏,北魏时代北姓。”参见“普六茹”条。

  • 覓諾

    读音:Mìnuò【源】 西夏吐蕃有觅诺族,以族为氏(31)。

  • 哈卜齊特

    读音:Hàbǔqítè【综】 清蒙古镶红旗中有哈卜齐特氏(259)。又,清镶红旗蒙古护军吉郎阿之妻为哈蒲奇忒氏(260)。〔阿蒲奇忒〕似即哈卜齐特之异译。

  • 读音:Nìng宁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谥号为氏,源自嬴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后世子孙就以宁为姓。二是以邑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被分封于卫,建立卫国。至卫成公时,其子被封于宁

  • 斯娜

    读音:Sī’nà【综】 裕固族姓。属亚拉格家部落,世居甘肃肃南,至清末民初始采用汉姓白(198)。裕固族姓氏。本户族名,遂以为姓。后或改为单姓“白”。见《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

  • 鞏廉

    读音:Gǒnglián【综】 岷山巩廉氏,羌人也。北魏时有巩廉玉,见《通鉴》。北魏世宗时有巩廉俱和,见《周书》(242)。

  • 伊喇塔

    读音:Yīlǎtǎ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他。

  • 子華

    读音:Zǐhuà【源】 ①韩国有子华子,因以子华为氏,见《庄子》(6,12,15,21)。②春秋时鲁国有子华氏,见《路史》(17,60)。③春秋时郑国公族有子华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