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
【源】 ①唐时吐蕃松赞干布名相噶禄东赞之后有噶氏(397)。②汉族姓,见《续通志·氏族略》(24)。③清时蒙古人姓(260)。【布】 台湾台北(68,261)、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人】 公哥朵儿只,噶氏,元时乌思藏人,至正中官司徒,编有《甘珠尔》等藏文著作(397)。噶群,清时汉族人,官把总(24,62)。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清通志·氏族略》亦收,归“上声”部。汉族姓氏。未详其源。
清代有噶群,任把总。
【源】 ①唐时吐蕃松赞干布名相噶禄东赞之后有噶氏(397)。②汉族姓,见《续通志·氏族略》(24)。③清时蒙古人姓(260)。【布】 台湾台北(68,261)、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人】 公哥朵儿只,噶氏,元时乌思藏人,至正中官司徒,编有《甘珠尔》等藏文著作(397)。噶群,清时汉族人,官把总(24,62)。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清通志·氏族略》亦收,归“上声”部。汉族姓氏。未详其源。
清代有噶群,任把总。
读音:zhù【源】 ①见《姓苑》(7,9,15,21)。 ②明时云南永昌府促瓦长官司长官注甸八,姓注(253)。【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人】 注宽,明时望江人,正德中任县训导(15,21,2
读音:bèi qí【源】 代北人姓。北魏时北部解律部别帅倍俟利,奔魏,封益都公,见《魏书》(7,12,60)。【变】 作〔倍利〕(6,7,12),误。《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魏
读音:tú sān【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之后,公子目夷为左师,听宋国之政,子孙别为目夷氏,又有屠三氏(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世本》 注云: “宋微子
读音:Shí【综】 源出不详,安徽青阳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等地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收载,“元有十嵓。”未详其源。
读音:Léng【综】 源出不详。浙江余姚有此姓(389)。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嵊县、余姚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嵊县等地公安局提供; 《姓氏词典》引 《姓谱》 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Zē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山东利津(356)、安徽淮南(362)、广西合山(367)、甘肃民乐(378)、山西交城(350)、河北卢龙(289)、河南巩县(30
读音:cái【源】 ①相传为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之后(15,60,62)。②保安族姓。【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才宽,明时河北迁安人,成化进士,正德中任兵部左侍郎,后升工部尚书,总制陕西三边
读音:Měihè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西夏有武节大夫美赫·宇文。
读音:jiù【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臼季,即胥臣,字季子,食采于臼(即臼衰,故城在今山西解县西北25里),故称臼季,其后以邑为氏(60,62)。②春秋时宋国华䝙家臣臼任之后(7,9)。【望
读音:Hù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