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特弩特
【综】 清蒙古人姓。伊兴额,和特弩特氏,清蒙古正白旗人,咸丰中山东副都统(412)。
【综】 清蒙古人姓。伊兴额,和特弩特氏,清蒙古正白旗人,咸丰中山东副都统(412)。
读音:Yā【源】 魏郡五姓有鸭氏,见《太平寰宇记》(60,62,63)。魏郡为汉时所置,故治在今河北临漳西南40里。【布】北京、四川成都(91)、山西汾阳(278)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
读音:Gǒngbó【源】 ①周大夫巩伯之后,见《路史》(17,62)。②晋大夫巩朔,称巩伯,后有巩伯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晋大夫巩朔,称巩伯,后有巩伯氏。
读音:mián晋大夫食采绵上,子孙氏焉。(见《姓苑》)绵氏,晋大夫食采绵上,因氏焉。今大通监绵上县是其地。(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尔朱氏后改为绵氏;又尔绵氏亦改绵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Yángn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杨察(23,63,180,260)。【变】 后改为杨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扬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
读音:Fǎ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Kēěrluó元代“色目人” 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苦里鲁”。
读音:Chuàn【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云南保山(62)、昌宁、台湾台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钏国贤,明时四川阆中人,万历中任江西抚州照磨(15,21,24)。现行较罕
读音:shū xià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靖侯之裔羊舌大夫之后,羊舌肸,字叔向,其后以字为氏(6,7,9,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晋羊舌大夫之后
读音:Shìsūn【源】 春秋时齐大夫有士孙氏,称所居之里(古时称聚居之地为里)为士孙之里。《左传》载,鲁襄公二十五年,崔杼葬庄公于士孙之里,即是此里(7,60)。【人】 士孙张,汉时平陵人,博士、扬
读音:Kèyī【综】 清镶白旗满洲弓匠七十三之妻为克伊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