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源】 北魏时改渴烛浑(一作烛浑)氏为味氏(17,27,60,86)。【布】 上海(91)、台湾南投、台北、台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 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后魏)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按:渴烛浑,《中文大字典》引作“烛浑氏”。)
【源】 北魏时改渴烛浑(一作烛浑)氏为味氏(17,27,60,86)。【布】 上海(91)、台湾南投、台北、台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 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后魏)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按:渴烛浑,《中文大字典》引作“烛浑氏”。)
读音:Jièhè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Há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人】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塔集木保之妻为杭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
读音:Sòng【综】 源出不详。台湾云林、屏东、台南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椒江,贵州之三都,山西之太原、运城、太谷等地均有分布。椒江市公安局提供,《山西人
读音:Gāoluò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东山皐落氏,赤狄别种。”以国为氏。②《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 “炎帝参卢之后。”若为炎帝后
读音:Duǒcāng藏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以部名为姓,略而称“朵”。见 《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读音:Sānwū【源】 ①以职为氏,古有三乌大夫,因氏,见《风俗通》(9,12)。②以地为氏。三乌,古地名,见《潜夫论》(60,62)。③以国为氏。系自姜姓。炎帝之后为侯国,因氏(6,91)。【人】
读音:fàn shī见《姓苑》。范师,为箔金之工师,以为氏。(见《姓氏考略》)
读音:Sàgǔ【源】彝族姓(375)。
读音:Géěr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Jì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引《万姓统谱》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