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èi

【源】 古帝少昊之长子名倍伐。帝欲传位于高阳,先降处其长子倍伐于缗渊(故城在今山东金乡东北),其后有倍氏(60,62)。【布】 湖南宁远(312)、四川武胜(321)、江西广丰(328)、辽宁大连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嵊县,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长治、忻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少昊元妃生倍伐,帝欲传位高阳,先降处长子於缗渊,其后有倍氏。”知倍氏乃少昊长子倍伐之后,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猜你喜欢

  • 读音:Cuó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 “蹉” 据《唐书·段文昌传》 云: “彭濮大酋之姓。一作 ‘嵯’;又作 ‘��’。”宋代有嵯峨。

  • 基默

    读音:Jīmò【综】 彝族姓。属尔仆基默家支,云南永仁有此姓(375)。

  • 大尼海拉

    读音:Dàníhǎilā【源】 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今苗栗南庄乡)赛夏族(今大陆统称高山族)原有之姓,意为太阳。开疆设隘之后,改用汉姓为日(65)。今台湾苗栗县多日姓(261)。

  • 读音:Zé【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通顔覺羅

    读音:Tōngyánjuéluó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雅尔呼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公沮

    读音:Gōngjū【源】 春秋时鲁季武子庶子公沮之后,因以为氏(17,62)。【它】 张澍云:公沮应作公,无公沮氏,而只有公氏(26)。《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

  • 鵊冶

    读音:Jiáyě《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收载。其注云: “《汉书·艺文志》有鵊冶子。”未详其他。 (按: 鵊冶, 似为 “鵊治”之讹。 盖治、 冶形近而讹。)

  • 西特爾

    读音:Xītè’ěr【综】 清满洲正红旗、镶蓝旗中均有西特尔氏(259)。按:疑西特尔、西特里、西特和礼、西特瑚哩、西特赫等姓或出于同一姓。清时译姓无定字,或可衍化出以上多种译法,使后世难以辨认。

  • 读音:Kuàng【源】①春秋时晋之乐师师旷之后,以名为氏,见《风俗通》(1,7,9,12,60)。②古旷国之后有旷氏、邝后、氏,见《国名纪》(17)。一说,旷即邝,以国为氏(8,60)

  • 读音:xiāng【源】 ①襄,春秋时齐大夫食邑,因氏。《左传》齐有襄罢师、襄伊(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庄公之子遂,字仲,襄为其谥,子孙以谥为氏。仲居东门,亦称东门氏(11,12,15,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