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利
【源】 北魏时匹孤之后。其官有俟利,后以为氏,见《魏书·官氏志》(7,12,27,60)。俟利属蠕蠕族官名,犹中国方伯也(7,27)。【望】 代郡(17,418)。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疋孤之后,犹中国方伯也。” 疋孤,或作“匹孤”,北魏官名,为一方辖区之长官。此亦以官为氏,疑其出自古鲜卑族。
唐代有俟利发。
【源】 北魏时匹孤之后。其官有俟利,后以为氏,见《魏书·官氏志》(7,12,27,60)。俟利属蠕蠕族官名,犹中国方伯也(7,27)。【望】 代郡(17,418)。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疋孤之后,犹中国方伯也。” 疋孤,或作“匹孤”,北魏官名,为一方辖区之长官。此亦以官为氏,疑其出自古鲜卑族。
唐代有俟利发。
读音:cào【源】 鄵侯国在慈州,即郑伯卒处(故城在今河南新郑、鲁山之间),以国为氏(17)。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 ‘操’去声。《姓纂》: ‘鄵姓,以邑为氏。’”鄵,邑名,春
读音:shì见《姓苑》。
读音:Ěr【综】 白族姓。世居云南洱海地区(91)。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 称: “罕见姓,云南洱海一带白族人姓氏。”
读音:Zhūqíkè【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七十三之妻为朱齐克氏(260)。
读音:Tuōlǐbié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图鲁卜岱”。
读音:Shū【源】 见《姓苑》(21,62)。【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清流有分布。《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Wù'nà《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明史》 注云: “明有兀纳失里。”未道其源。
读音:gǔ骨氏,望出河南。隋京北郡丞骨仪。官氏志:纥骨氏改为骨氏。南唐歙州刺史骨言。望出郃阳。(见《通志·氏族略》)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俱予收载,归 “入声”部。《姓氏
读音:Zǐy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有载,其注云: “鲁季桓子生穆叔,其后为子扬氏。”《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元和姓纂》 注云: “即子杨氏。春秋时楚有子杨灶。”一作“子杨”
读音:chì zhāng【源】 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赤章氏,见《路史》(17)。【变】 即赤张氏(26,60)。【人】 赤章蔓支,春秋时晋智伯之臣(6,7,17,21,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续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