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几
后魏有侯几氏,以部落为氏。(见《姓氏考略》)
后魏有侯几氏,以部落为氏。(见《姓氏考略》)
读音:Nán【源】 清时云南丽江府北路土千总喃氏,世传四代,后无闻。世居康靖地方,东至康普白岩山30里,南至怒江50里,西至窝路岩桥30里,北至岩瓦岩桥70里(253)。现行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陇川有
读音:Liá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州及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Guǎnqímù【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160)。
读音:Gǒu《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未详其源。(按:耈,为“耉”之异体,亦作“耇”,参见“耉”条。)“明有耈秉彝。《古微书》有耈海来。”
读音:Zǎo【源】 系自棘姓。春秋时卫大夫棘子成之后,避难改为枣氏(6,9,11,12,17)。【望】 颍川(17,60,418)。【布】 浙江普陀(297)、黄岩(327)、河南巩县(301)、台湾
读音:Hùlún【综】 明时黑龙江女真人姓。原有乌拉、哈达两部,后迁居松花江中游,续有辉发、叶赫两部加入,仍统称扈伦。明时称为海西四部。亦作〔呼伦〕、〔忽剌温〕(91)。历史上女真族姓氏。《中国姓氏大
读音:Zhī【源】 见《康熙字典》(62,80,91)。一说,“㞢”为古“之”字,故即“之”姓(9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其注云: “一说即 ‘之’姓。
读音:Yuèyǐn【源】 楚昭王以钟建为乐尹,后因氏(6,12,15,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职官名,郑樵称: “楚昭王以鐘(钟)建为乐尹。”后以官为氏。
读音:Bèi【源】 ①贝,春秋时晋大夫采邑,因氏,见《姓源》(17)。贝氏出清河贝丘,见《姓苑》(11,60)。贝,古州名,春秋时属晋,周置贝州,以贝丘为名。故城在今河北清河。②春秋时蔡邑,以邑为氏,
读音:Hébáxī【源】 北魏时代北姓(9)。《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