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丘
【源】 蛇丘为齐公族采地,后以音同作佘丘。《通志·氏族略》作余丘(12,21,60,62),当为字讹(60)。
历史上罕见复姓。《辞海》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齐公族食采余丘,因氏。汉有侍御史余丘炳。见《通志》。(按: ‘蛇丘’ 为齐公族采地。见应劭《风俗通》。后以音作 ‘佘丘’。) 《通志》 作 ‘余后’ 当为字讹。”
一作“余邱”。
【源】 蛇丘为齐公族采地,后以音同作佘丘。《通志·氏族略》作余丘(12,21,60,62),当为字讹(60)。
历史上罕见复姓。《辞海》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齐公族食采余丘,因氏。汉有侍御史余丘炳。见《通志》。(按: ‘蛇丘’ 为齐公族采地。见应劭《风俗通》。后以音作 ‘佘丘’。) 《通志》 作 ‘余后’ 当为字讹。”
一作“余邱”。
读音:Méng【音】 又音皿(Mǐn)(86)。【源】 黾,邑名,即鄳(故城在今河南罗山西南9里),以地为氏(60,62),去邑为黾(62)。【人】 黾初宫,汉时人,见《印薮》(15,21,60)罕见
读音:Yìni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原为部落名,以部为氏(71)。【变】 亦作〔叶不辇〕(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年〕(24)。或即遥辇氏(71)。【望】 彭城(71)。
读音:Bìlǘ【源】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卫文公曾孙居楚丘(故城在今山东曹县东南50里之楚丘城),营辟闾里,后世因为辟闾氏(6,7,12,17,60)。②辟闾,剑名,工铸者以为氏(60,62)。【布】大陆
读音:zhāo wǔ【源】 唐时西域康国,后改名为康居国。本姓温月氏,始居祁连山北昭武城(故城在今甘肃张掖西北),因被匈奴所破,西迁,遂有其国,支庶各分封为王,皆氏昭武,示不望本也(7,21,60)。
读音:Zhūzuǒ【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
读音:Mā【综】 源出不详。福建福州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芷江有分布。此姓系芷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liú【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86)。【人】疁子耕,宋时人,号萧闲居士,著有《萧闲词》一卷,见《正字通》(15,62,63)。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援引 《正字通》 收载,其注云:
读音:Dāi【源】 见《中华姓府》(63)及《中国姓氏集》(62)。【布】 山西平陆(298)、台湾高雄(68,261)、四川乐山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上杭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
读音:Fēnmào【源】 见《姓苑》(17,62)。或即蚡冒。《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其注云: “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为 ‘棼冒’ 之讹写。
读音:Zé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当与“笮”同。《姓氏考略》注“笮”云: “音 ‘窄’。一作‘迮’;亦作 ‘莋’……”详见“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