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ú

余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秦由余之后。春秋时秦国有臣名由余,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其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由姓,有余姓。二是出自姒姓。夏禹封小儿子姒罕姓余。其后代遂相沿为余姓。三是出自他族和他族改姓。

由余后裔春秋时应繁衍于秦国一带。秦汉以后,余姓一支迁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一支迁居江南,主要繁衍于今安徽。魏晋南北朝时期,余姓进入今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唐初,余姓落籍福建,唐末,有部分迁入韶州曲江县(今属广东)武溪。明代,余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清代,余姓迁至台湾,又有移居海外者。如今,余姓尤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为多。

余姓历史人物有余靖,北宋大臣。反对祥瑞说,认为:“国之兴也在乎德,不在乎瑞;国之亡也在乎乱,不在乎妖。”善诗文。余阙,元末将领。为政严明,因不愿依附权贵,弃官归家。后又被召为翰林修撰,参与编修辽、金、宋三史。余象斗,明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有作品《四游记》《列国志传》等。余怀,明末清初文学家。工诗文,擅写戏曲评论,为王士禛、吴伟业等所推重。与杜濬、白梦鼐齐名,时称“余杜白”。余三胜,清京剧演员。擅长昆曲。他是把汉调、昆曲、徽调融合于京剧的奠基人之一。

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位。


【源】 ①相传夏禹之后有余氏,见《姓考》(62)。②春秋时秦由余之后,见《风俗通》(1,9,11,17,21)。由余,原为晋人,亡入戎。戎王闻秦穆公贤,使由余于秦以观之。穆公与之语,以为贤,因留不遣,为秦谋伐戎之策,秦遂霸西戎(61)。③余,春秋时小国,出赤狄部,隗姓,其后以国为氏(12,21)。④傈僳族以鱼为原始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148,149,150)。⑤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氏(194)。⑥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均为余(220)。⑦云南镇雄县余姓,原为铁姓,系蒙古人铁木键之后,元顺帝时为避红巾军乱,改姓金,续而去一横,改为余姓(331)。⑧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422)。⑨台湾土著(65)、彝(129)、布依(133)、苗(135,205)、畲(172)、满(344)、土家(387)、白(138)、保安、羌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下邳、吴兴、新安(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1%,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余姓约占全国汉族余姓人口77%。【人】 余靖,宋时曲江人,累官工部尚书(62)。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及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回、鲜、苗、壮、白、水、羌、彝、畲、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据《风俗通》注:“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或按:“余,隗姓。《国语》称:‘潞、洛、泉、余、满,皆赤狄隗姓’。”②白族之余姓,源於原始氏族之图腾崇拜。白族语称“”,汉意为“”,遂以为姓,或以其汉意“”之音谐以汉姓“”而为姓。③彝族之余姓,则出自“丝古普”。本为以神名命名的氏族名,遂以为姓。后或改为单姓“”。④羌族之余姓,分布在四川之茂汶,由“俄日”所改。“俄日”乃羌语,汉意为“”。本为房名,遂以为氏。后或取其汉意“”之音谐以汉姓“”而为单姓。⑤傈僳族之余姓,也出自鱼氏族,后或取鱼音谐以汉姓“”而为之姓。注②——⑤参见《中国人的姓名》。

南朝宋有余齐民;唐代有余钦,集贤院学士;元代有余阙;明代有余栅;清代有余萧客。

猜你喜欢

  • 女餒普

    读音:Nǚněipǔ彝族姓氏,彝语“女”为黄牛之意,“女馁谱”即“黄牛氏族”,以之为姓。后或改单姓“黄”,盖取其汉意“黄牛”之首字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 拜新

    读音:Bàixīn【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托精阿之妻为拜新氏(260)。

  • 读音:Jù【音】又音筹(Chóu)(22)。【源】见《希姓录》(22)、《新编千家姓》(73)。【布】江苏高淳(305)、湖南攸县(283)、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塔他里

    读音:Tǎtālǐ【综】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素化泰之妻为塔他里氏(260)。

  • 洪鄂撖

    读音:Hóng’è hàn【综】 清正蓝旗满洲前锋三官保之妻为洪鄂撖氏(260)。

  • 畱吁

    读音:Liúxū《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春秋赤狄之国,为晋所灭(见《左传》)。其后为氏。” 畱,或作“留”。

  • 謨克托喜

    读音:Mòkètuōxǐ【源】 清时居于黑龙江下流的奇勒尔人姓。部分奇勒尔人后融于赫哲族中(429)。

  • 鸟俗

    读音:niǎo sú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见《史记·秦本纪》)

  • 莫多那

    读音:Mòduōnā《姓氏词典》 收载,其引 《元和姓纂》 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代人,后魏中山太守高邑公莫多那·题。’” (按: 《郑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并作“莫那娄”。见该

  • 浩生

    读音:hào shēng【综】 春秋时齐贤人浩生不害,见《孟子》(6,7,11,17,21)。为复姓浩生氏(7)。一说,即浩星氏,古时生,星二字相通(60,62)。【望】 齐郡(17,418)。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