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秩
读音:yī zhì
【源】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见《路史》(12,17,60)。【望】 河南(17,418)。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 (按: 伊秩,光绪浙江书局版《郑通志·氏族略》作“伊秋”,误。)
汉代有伊秩靡。
【源】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见《路史》(12,17,60)。【望】 河南(17,418)。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 (按: 伊秩,光绪浙江书局版《郑通志·氏族略》作“伊秋”,误。)
汉代有伊秩靡。
读音:Nàxīér《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收载,其注称: “元有纳昔儿·哀丁。”或译作“那昔儿·累丁”。未详其他。
读音:Hé【源】 ①春秋时鲁国臧孙纥之后,见《姓源》(17)。②北魏时纥单氏改为纥,见《魏书·官氏志》(7,60)。然今《魏书》中无纥单氏(7,70)。又,北齐时纥奚氏改为纥(15,21)。【望】 永
读音:Āb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为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Zhǐlǐ【源】 彝族姓(375)。
读音:Chìwū【源】 赤乌氏,古国名,在泰山西。赤乌氏之先,出自周宗(即与周同始祖),见《穆天子传》(11,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穆天子传》云: “赤乌氏之先
读音:Nuòěrsāng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称:“(西)夏武节大夫诺尔桑·德昌。”未详其他。
读音:Lǎn/Laan【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Túhéduà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氏急就篇》注云: “鲜卑姓。源于段姓。晋幽州剌史鲜卑人段匹䃅从弟末波改姓此氏。徒河, 春秋名屠河, 汉设置县。故城在今辽宁锦州
读音:Zǐ【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Jiābā【综】 夏尔巴人姓。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和定结陈塘区(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