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干
【源】 代北姓。北魏献文帝之弟姓乙干氏(6,60),或即乙旃之异译,见陈毅《官氏志疏证》(70)。【变】 亦作〔乙千〕(62)、〔乙于〕(17,62),皆误。【布】 唐时在今内蒙古武川有此姓(6,60)。【人】 乙干贵,北魏时都督(6,27)。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代人,随魏南徙。” 《姓氏考略》 注引《元和姓纂》 云: “后魏献文帝弟乙干氏,居武川。”
【源】 代北姓。北魏献文帝之弟姓乙干氏(6,60),或即乙旃之异译,见陈毅《官氏志疏证》(70)。【变】 亦作〔乙千〕(62)、〔乙于〕(17,62),皆误。【布】 唐时在今内蒙古武川有此姓(6,60)。【人】 乙干贵,北魏时都督(6,27)。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代人,随魏南徙。” 《姓氏考略》 注引《元和姓纂》 云: “后魏献文帝弟乙干氏,居武川。”
读音:Gù【源】 见《新编千家姓》(73)。雇,鸟名。九雇,农桑候鸟。少皞氏以乌名官,故以此为姓(91)。【布】 浙江上虞(279)、普陀(297)、河北三河(285)、新疆呼图壁(342)、江西丰城
读音:Jì【源】 齐臣剂貌辨之后(11,17,62)。【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忻州等地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收载,称: “(剂貌氏)后改为剂氏。”《姓
读音:qìng shī吴后有庆师氏。(见《路史》)
读音:duān【源】 ①古有端国(故城在今山西沁水东北),春秋时灭于晋,晋大夫食采于端,因氏(17)。②战国时韩、魏、赵瓜分晋,封晋君于端,子孙因氏(60,62)。③春秋时孔子弟子子贡,本姓端木,后省
读音:yī qí【源】 相传帝尧生于伊祁山(今河北完县西,祁水发源于此,亦称尧山),故以为姓,见《帝王世纪》(60)。一说,伊祁为古帝尧之号,因氏(7)。【变】 亦作〔伊祈〕(12,17)或伊耆(9)
读音:Fú/Fwu【综】 《姓氏英贤传》有子俛子,齐人,著书五篇,论兵法,与穰苴同。按此,即为俛氏,〔子俛〕不必为复姓。详解参见扁姓(7)。
读音:Gōngxī【源】 春秋时邾大夫公息忌,见《吕氏春秋》(7,11,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源。《吕氏春秋》有公息房,郑大夫。其为公息氏之始耶?《姓氏
读音:zǐ wěi【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鲁国公子施父,字子尾,因以为氏(17,62)。②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孙趸,字子尾,其后有子尾氏(4,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
读音:Gǒng【源】 ①春秋时周卿士巩简伯食采于巩(故城在今河南巩县),后以邑为氏(11,12,17,60)。②北魏时生羌有巩姓(44,60)。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④锡
读音:gōng zhèng【源】 周时官名,其后以官为氏(6,21,60)。一说,公正当以美称为氏(26)。【望】 吴郡(17,62,418)。【人】 公正群,晋时征虏将军(9,11,17)。公正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