㨅
【音】 亦音Nèi(86)。【源】 见《姓氏急就篇》(11,25)及《广韵》(11,239)。【望】 平原(17,418)。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集韵》云: “㨅, 姓。”未详其源。 (按: “㨅”,作为姓氏,其音纷然: 《中文大字典》及《姓氏词典》音niáng; 《姓氏词典》又音wèi;《中国古今姓氏辞典》音nì,姑兼收以备考。)
【音】 亦音Nèi(86)。【源】 见《姓氏急就篇》(11,25)及《广韵》(11,239)。【望】 平原(17,418)。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集韵》云: “㨅, 姓。”未详其源。 (按: “㨅”,作为姓氏,其音纷然: 《中文大字典》及《姓氏词典》音niáng; 《姓氏词典》又音wèi;《中国古今姓氏辞典》音nì,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Shì【源】 悉达太子成道,改姓释(60)。此姓之祖先为信佛者(91)。【望】 天竺(17,418)。【布】 江西宁都(280)、浙江萧山(209)、台湾(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释
读音:Yán'gēng【综】春秋时齐大夫颜庚涿聚(17,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收,未详其源。《左传》有颜庚涿聚,齐大夫。
读音:Móni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摩年〕(24)。【望】彭城(24,71)。
读音:Fēng【综】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台湾苗栗、云林、台北、宜兰、新竹、南投(64,68,261)、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山西之大同、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
读音:jiù【源】 ①东汉时已有就氏,见《后汉书·律旧志》(60,62)。②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菟赖氏为就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60,70)。【望】 代郡(17,418)。【人】 就耽
读音:Wèi【源】 见《姓苑》。唐以前无闻(12,15,62)。五胡夏王赫连定之弟谓以代之后,见《姓氏寻源》(60,62)。【望】开封(17,60,418)。【布】台湾彰化有此姓(68,261)。【人
读音:zhù yǔ【源】 春秋时卫大夫祝圉之后,见《风俗通》(12,60)。【人】 祝圉遥,汉时侍御史(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卫祝圉之后”,此以名氏为氏
读音:Sàisuǒdǐng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澜沧等地有分布,其汉姓作“鲍”。《中国人的姓名·佤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E-lā'ěr【综】 清驻防索伦正黄旗与正红旗中均有阿拉尔氏,世居默尔根城、格尼必拉、打牲等地(259,260)。又,清镶白旗满洲马甲富隆阿之继妻为阿勒尔氏(260),〔阿勒尔〕似即阿拉尔之异译
读音:Yúyá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燕大夫受封渔阳(故城在今河北密县西南),以地为氏(7,12,62)。【人】渔阳鸿,汉时北平人,官少府(7,12,62)。然据张澍考证,汉有鲑阳鸿,亦作鲑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