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煦春修,朱士黻纂。唐煦春,任候补同知上虞县知县。朱士黻截取知县,光绪十二年进士。此志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全书为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首为天章,卷一方舆、营
七十二卷。清孔广林(详见《孔氏说经五种》)辑。汉代经学,首推郑玄。玄学问渊博,博通群书。潜心经籍注释,兼采今古文,融会各家之说,为西汉传注家中最有权威者,世称“郑学”。所著《毛诗笺》、《周礼注》、《仪
一卷。明末清初人边大绶撰。边大绶,字长白,河北任邱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时曾任米脂县令。在任时曾掘李自成祖李海、父李守忠墓。崇祯末年,在山西泽州被李自成军俘获,一路西行,后乘间潜逃,匿至任邱乡里。降清
二十三卷。明姚文蔚(详见《周易旁注会通》条)撰。此书采史传中先机应变之迹,自春秋至元朝,总汇为一书,共二十三卷,分言、事、兵为三类。编名“省括”,盖取“太甲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之”之意。间亦有论断
十卷。元张伯淳(1242-1302)撰。伯淳字师道。崇德(今属浙江)人。宋末举童子科。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授杭州路教授,大德中拜翰林侍讲学士。著有《养蒙集》。此集又称《养蒙先生文集》。乃其子张
四卷。明毛纪(1463-1545)编。毛纪,字维之。掖县(今山东)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举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纪学识丰富,著有《密勿稿》、《辞荣稿》等,并行于世。是书前有引一篇,称昔
见《金匮心典》。
五卷。清惠栋(生平事迹见《周易述》条)撰。朱子作《周易本义》,依吕祖谦所定之古本。至明代作《周易大全》时,却取朱子卷次割裂附于程传,坊间受此影响,遂以程传为朱义之次第。惠氏故著此书以更正之。并采吕祖谦
见《世要论》。
十卷。秦西合信(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前有咸丰元年(1851)作者自序,序中自称来华多年,施医之余,便学习汉文,得华友陈修堂相助,乃集西方医谱,参互考订,删繁撮要,编成此书。书分为三十九部分,其内容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