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书

魏书

一百三十卷。魏收(506-572)撰。魏收,北齐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他经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个王朝。魏收在北魏时任太学博士、主客郎中,经东魏到北齐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由于他文才出众升为尚书右仆射,兼修《齐史》。他一生勤于修史。他奉高欢父子之诏撰写《魏史》,又志愿专心修史工作,当时还有平原王高隆之任总监,高隆只署名,另五人受命撰史,但他们不长于史才,实际上主要是魏收撰写。《魏书》从公元551年开始,至554年完成,前后仅四年。先写“纪”、“传”,后又写了“志”,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四卷,列传九十六卷,志二十卷。在帝纪中,有两篇分为上下两卷,即一是太武帝拓跋焘,一是孝文帝元宏。这两个皇帝是当时北魏比较杰出的皇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元宏改制、汉化、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姓。最后一篇是孝静帝元善见的纪,他是东魏的皇帝,魏收以东魏为正统,所以列在北魏帝一起。“列传”九十六卷,前十篇集中记皇后和皇室诸王的。后面从八十三篇起记叙十六国和南朝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志”二十卷,写成晚,编在纪传之后。其中《食货志》记载北魏的经济发展情况,为均田制、赋税制提供了原始资料。《官氏志》中记载了官制,还有拓跋魏姓氏变化。《释老志》是魏收新增的志目,记佛教、道教的源流,佛经的翻译,佛像的建造等较详细。魏收著《魏书》的资料主要以史籍和临时征集的百家宗谱为依据。北魏原有国史,如邓渊的《代记》十卷;崔浩领导修史续编《国书》三十卷,纪、传、志、表俱全。以后还有李彪、邢峦等分别撰写的《孝文帝起居注》《庄帝纪》三卷,《辨宗室录》三十卷。《魏书》到了北宋时,残缺了三十九卷。是刘邠等在校定时,采用了隋魏淡的《魏书》,唐李延寿的《北史》,张太素的《后魏书》,高峻的《高氏小史》及《修文殿御览》等书加以补充的。《魏书》在南北朝各史中,还属比较好的史书,不仅史料有较高的价值,编撰体例也有可取之处。《魏书》成书后,当时争议很大,有的说是“秽史”,有的认为可传之千古。投诉的有一百多人,后来把魏收的坟地挖了,抛尸于野。由于对《魏书》不太满意,到宋朝又残缺严重,后人想补史的也不少,但在体例上创立《序纪》和《释老志》是最早记佛、道二教的珍贵资料,还有《灵征志》记载天文、地震、风雨等自然现象,也是有价值的史料。后人刘恕等校勘《魏书》,为后人补的在卷末加注“阙”字。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魏书》校斟最精。

猜你喜欢

  • 恕谷后集

    十卷。《续刻》三卷。清李塨(1659-1733)撰。清初思想家,直隶蠡县(今河北省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官至通州学正。李塨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毛奇龄论乐律。本集是其所作的古

  • 琅函小品

    十种,二十九卷。不著编者名氏。该书所辑均为唐宋以后子部之书,共分四帙,第一帙收唐成伯瑜《毛诗指说》一卷、宋赵升《朝野类要》五卷;第二帙收宋刘昌诗《芦浦笔记》十卷、宋周羽仲《二楚新录》三卷;第三帙收宋佚

  • 围炉诗话

    八卷、清吴乔(1611-约1695)撰。吴乔一名殳,字修龄,江苏太仓人。入赘昆山。平生喜论诗。是书为所撰论诗文。其对为诗有一番譬喻称,意喻如米一般,“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词必副乎意,

  • 玉芝堂集

    九卷。清邵齐焘(1718-1769)撰。邵齐焘,字荀慈,昭文(今江苏省常熟)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词馆十年,两次充当顺天乡试同考官。年未四十岁,即罢官归乡。自称

  • 御定月令辑要

    二十四卷。图说,一卷。李光地等奉敕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圣祖以明朝冯应京所撰《月令广义》二十五卷体例粗备,但采录有关著述繁简失当、雅俗不分,特命李光地等另行编纂,门类因仍其旧,删除无稽之谈,

  • 韵学源流

    一卷。清莫友芝撰。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自号与俦子,晚年号眲叟。贵州独山县人,祖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以荐特诏知县发江南,不就。少年时居遵义,与郑

  • 三长物斋诗略

    五卷。清黄本骥(见《三长物斋文略》)撰。其诗略,诗之附见丛刻者不录,应酬之作多汰去不存,犹文略之意。故五卷仅诗三百六首。盖欲精不欲杂,取约不取繁。黄本骥与其兄本骐少时齐名。本骐以才力富赡著,而黄本骥则

  • 胡梅林行实

    不分卷。明胡桂奇编。胡桂奇,绩溪(今属安徽)人,生卒仕履均不详。兵部尚书胡宗宪之子。宗宪别号梅林,在明代平击倭寇中建有大功。《胡梅林行实》主要记载宗宪一生事迹,尤重于平倭之功。然因该书出于宗宪后人之手

  • 新安县志

    十三卷。清靳文谟修,邓文蔚纂。靳谟,直隶大名府开州(今河北大名县)人,二十七年(1668)进士。旧志始于明万历间县令丘体乾,至康熙十一年(1672)四度续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县令靳文谟奉诏纂

  • 读礼日知

    二卷。金淛(生卒不详)撰。淛东阳(今浙江金华)人,万历初,官广东右参政,著《读礼日知》。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搜采赅博,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于明人著述,网罗靡遗,均未涉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