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鬻子

鬻子

一卷。相传是西周时期鬻熊(生卒年不详)所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遗阙”。每篇只有短短一章,寥寥数语,缺漏不全。每篇所标篇名,多生涩费解,所标篇次,也大都前后紊乱,因此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怀疑。明朝学者宋濂在《四部正讹》一书中指出:“今本《鬻子》,其文质,其义宏,实为古书无疑,”断定其为先秦以前的作品。关于《鬻子》一书的作者,《汉书·艺文志》称鬻子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这同贾谊《新书·修政语》下篇所记文王、武王、成王请教过鬻子的那段记载完全符合。可是,这些记载却与《史记·楚世家》中“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熊子事文王,早卒”。“楚熊通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相矛盾。鬻熊的生存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鬻子》一书中的思想内容十分精湛,其主张宇宙万物是不停地运转,万事万物生长死亡,互相衔接,层出不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汉书·艺文志》将《鬻子》列为道家著作,大概当时学者看到《鬻子》中关于宇宙观的论点,在某些地方有同《老子》一书中的观点相似,而将他并入道家,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关于《鬻子》的版本,主要有:绵眇阁本,别六子全书本,十二子本,子汇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明自得轩刻杨慎评本,即诸子褒异本,明嘉靖甲辰刊五子本,道藏本二卷,《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范身集略

    八卷。清秦坊(详见《范家集略》)编。《范身集略》是秦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编辑范身之义。其大概内容分为八部。即成部、应部、容部、贞部、慎部、坦部、辨部、诫部。每一部为一卷,各有子目,共二十六目。书中

  • 西药略释

    四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沈阳孔庆高(生卒年不详)同译。初刊于光绪元年(1875),光绪十二年(1887)重刊。卷首有总论,卷一为泻药论,卷二为吐药论、利小便论、发表论、化痰论、杀虫论,卷

  • 蕉窗九录

    无卷数。旧本题明项元汴(1525-1590)撰。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秀水(今属浙江省)人。项元汴工绘画,尤精于鉴赏。其所藏法书、名画,极一时之盛,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识之。万历间卒。著有《蕉窗九录

  • 易经颂

    十二卷。明陈仁锡撰。该书借剖析字句来发挥意义,虽取《本义》而亦有相异者。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而研究古训之处少。因为陈氏本为文人,经学并不是他的专门所长。该书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始据副都御史黄登贤

  • 双清堂石刻

    十卷。清刘树堂自刻其书。刘树堂字景韩,曾任河南巡抚。此帖是其与幕友章寿彝、章寿鼎同刻。此刻以十天干分卷。甲、乙、丙三卷,书秦篆汉隶。丁卷以下,杂古今人书。全十卷皆袖珍小册,拓墨甚精,意在传之永久。刘树

  • 保定府志

    二十九卷,清纪弘谟修,郭惇纂。纪宏谟,河南辉县人,曾任保定知府。郭惇详见康熙《畿辅通志》。纪弘谟于康熙十五年任保定知府后聘郭惇纂辑,十九年(1680)刻印,志首有群城图说及六幅图。正文二十九卷依次为星

  • 鹤山笔录

    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

  • 福建方言志

    一卷。近代陈衍撰。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光绪间举人,曾入张之洞幕,为官报局总编纂,后任学部主事。晚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尚著《说文举例》、《说文解字辨

  • 兴宁县志

    ①六卷。清张伟修,孙铤、傅先正等纂。张伟,惯县人,曾任兴宁县知县。孙铤,新化人,教谕。傅先正,湘阳人,训导。按兴宁县志,创自明嘉靖年间。其后万历陈元旦、天启王廷玑两续。然皆散失。清康熙年间曾两修,乾隆

  • 周忠愍奏疏

    二卷。周起元撰。周起元(?-1626),明福建海澄(今龙海)人。字仲先,号绵贞。万历辛丑(1601)进士。历知浮梁、南昌、旋任御史,上疏力斥诋毁东林言论之谬,忌者甚多。巡按陕西,以东林故,谪为广西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