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补

韵补

五卷。南宋吴棫撰。吴棫(约1100——1154)字才老,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祖籍同安(今安徽潜山县)。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召试馆职不就。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替孟忠厚草表触犯秦桧,被罢职。后补差泉州通判以终。精音韵训诂之学,朱熹曾云:“近代训释之学,惟才老为优。”尚著《楚辞释音》、《字学补韵》、《书裨传》、《论语指掌》、《考异续解》、《毛诗叶韵补音》等。所撰唯《韵补》传世。朱熹《诗集传》多采《毛诗叶韵补音》之说,宋王质《诗总闻》中所引“闻言”,亦载其说。南北朝以后,研究《诗经》的人有“叶韵”之说,他们认为古音与当时语音是一致的,遂对《诗经》中用当时语音读来不谐和之处,临时加以改读以求谐和。“叶韵”也称“叶音”、“叶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提出“韵缓”之说,清戴震《声韵考》云:“唐陆德明《毛诗音义》虽引徐邈、沈重诸人,纷纷谓合韵、取韵、叶句;而于《召南》‘华’字云:‘古读华为敷’,于《邶风》‘南’字下云:‘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是陆氏已明言古韵,特不能持其说耳。”所谓“韵缓”,是说古人作诗用韵的范围很宽,读音差别较大的字也可以相押,也就是认为古人用韵并不严格。“韵缓”与“叶韵”说都缺乏语言发展观点。吴氏《韵补》据陆氏“韵缓”说,提出古韵通转之说,就《广韵》二百六部,注古通某,古转声通某,古通某或转入某。如果把他认为相通的韵加以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九类:

一东(“冬”“钟”通,“江”或转入);

二支(“脂”“之”“微”“齐”“灰”通,“佳”“皆”“咍”转声通);

三鱼(“虞”“模”通);

四真(“谆”“臻”“殷”“痕”“庚”“耕”“清”“青”“蒸”“登”“侵”通,“文”“元”“魂”转声通);

五先(“仙”“盐”“添”“严”“凡”通,“寒”“恒”“删”“山”“覃”“谈”“咸”“衔”转声通);

六萧(“宵”“肴”“豪”通);

七歌(“戈”通,“麻”转声通);

八阳(“江”“唐”通,“庚”“耕”“清”或转入);

九尤(“侯”“幽”通)。

这九类可看作是吴氏的古韵分部,吴氏遂成为古音学研究的创始者。清顾炎武《韵补正》云:“考古之功,实始于吴才老。……后之人如陈季立、方子谦之书,不过袭其所引用,别为次第而已。”《四库全书提要》云:“自宋以来,著一书以明古音者,实自棫始。……后来言古音者皆从此而推阐加密。”吴氏荟萃群籍,搜取广博,所引书凡五十种。吴氏所引虽博,然时代失于断限,《四库全书提要》批评云:“此书则泛取旁搜,无所持择,所引书五十种中,下逮欧阳修、苏轼、苏辙诸作,与张商英之伪《三坟》,旁及《黄庭经》道藏诸歌,故参错冗杂,漫无体例。”吴氏所分合亦多疏舛,《四库全书提要》云:“至于韵部之上平注‘文’、‘殷’、‘元’、‘魂’、‘痕’通‘真’;‘寒’、‘桓’、‘删’、‘山’通‘先’;下平忽注‘侵’通‘真’;‘覃’、‘谈”、‘咸’、‘衔’通‘删’;‘盐’、‘沾’、‘严’、‘凡’通‘先’;……颠倒错乱,皆亘古所无之臆说。”顾炎武《韵补正》亦云:“未能一以贯之,故一字而数叶,若是之纷纷。”《韵补》有明初刊本、嘉靖元年(1522年)陈凤梧重刊本,清有山西杨氏编刻之《连筠簃丛书》校本、杭州局邵武《徐氏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乐律义

    一卷。后周沈重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沈重字德重,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市)人。其博览群书,善诗、礼及左氏春秋。初仕梁,为都官尚书,后被征入周。诏令讨论五经,并校定《钟律》,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酣古堂法书

    四卷。清穆大展刻。无卷数次序。其中收黄山谷《题武昌松风阁诗》一卷。鲜于困学草书一卷。祝枝山自书诗二卷。《松风阁诗》真迹原《三希堂法帖》所摹,此本与之大小相同,书则远逊。山谷书笔笔凌空,毫无俗韵,而此刻

  • 辟寒部

    见《辟寒》。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

  • 四书注解撮要

    二卷。清林庆炳撰。庆炳字耀如,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林昌彝之子。自宋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经,作注解者,数百家,博览者穷年莫殚,且其中醇驳互见,重复不一。是书约为二卷,仅

  • 春秋志

    十五卷。清汤秀琦(详见《读易近解》)撰。此书分“表”和“书法”两部分,有年表八种,即:春秋事迹年表,春秋大纲年表,天王年表,十二伯主年表,鲁十二公年表,列国年表,经传小国年表,列卿大夫世表,二百四十二

  • 春秋透天关

    十二卷。宋晏兼善(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说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断为元人所作,“其书专为场屋而作,义殊肤浅。”且只有四卷残本。朱彝尊《经义考》也著录该书,说“二卷,

  •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 华凤超年谱

    二卷。清华袁黄述。袁黄,明清之际江苏无锡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华允诚(详见《高子年谱》)之子。此谱首录汪琬所撰华允诚传、徐坊所撰墓志铭等,后附入祠事略、宗谱传赞,末附一卷,汇记康熙年间建祠之事。

  • 雪庵清史

    五卷。明乐纯(生卒年不详)撰。乐纯,字思白(一说字自禾),号雪庵,自号天湖子,沙县(今福建省沙县)人。廪生,工书、画,善诗文,尤通古文辞,且博通经史,著有《雪庵清史》、《红雨楼集》等。此书共五卷,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