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略

韵略

①一卷。北齐阳休之撰,清任大椿、顾震福等辑。阳休之(509-582)字子烈,北平无终(今天津市蓟县)人。魏孝庄帝时为员外散骑侍郎,武定二年(544年)累官中书侍郎。入齐,拜散骑常侍,武平六年(575年),累官至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周武帝平齐,授开府仪同、太子少保。寻进位上开府,除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582年)罢仕终于洛阳,年七十四。尚撰《文集》、《幽州人物志》、《辨嫌音》等。《隋书经籍志》著录阳休之《韵略》一卷,陆法言《切韵序》已言及阳休之《韵略》,然两《唐志》皆不著录,其书久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任大椿《小学钩沈》、顾震福《小学钩沈续编》、黄奭《汉学堂丛书》并有辑本。任大椿、马国翰辑本较略,黄奭辑本较善。顾震福据《慧琳音义》、《希麟音义》、《玄应音义》诸书,辑得四十五条,尤足补诸家之所未备。顾氏《小学钩沈续编》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阳顾氏刊本。② 五卷。金王文郁撰。文郁事迹无考。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谓曾见金平水书籍王文郁所撰《平水韵略》,卷首有河间许古序文,后题正大六年已丑(1229年)季夏中旬,刊本。“意渊(刘渊)窃见文郁书,刊之江北而去其序,故公绍(黄公绍)以为刘氏书也。”钱氏云:“王氏‘平水韵’并上下平声各为十五、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皆与今韵同。文郁在刘渊之前,则谓并韵始于刘渊者非也。论者又谓‘平水韵’并四声为一百七韵,阴时夫又并上声拯韵入迥韵,今考文郁韵上声拯等已并于迥韵,则亦不始于时夫矣。”王文郁书现代学者似均未获见,钱氏所论无法证实。台湾《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国立北平图书馆藏钞本”。谓“是编分韵一依‘平水’,而分注韵字用法于韵部之下,一如坊间之‘诗韵’然,盖为场屋之用也。卷首有正大六年己丑河间许古序,称科举之设诗赋取人自隋唐始,考校取一日之长,点法之错即行黜退。近平水书籍王文郁携新韵见,曰稔闻先礼部韵,或讥其严且简,今私韵又无善本。文郁累年留意,随方见学士大夫,精加校雠,又少添注语,既精且当,贵于远矣云云。以此知文郁之撰是书,为诗赋检字之用。卷首又附有圣朝须降贡举三试程式、分毫点画正误字、礼部分毫字样三篇,金代之取士规则,赖此可以考见云。”

猜你喜欢

  • 高庙纪事本末

    无卷数。不著撰人。明末清初目录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逐录有该书,亦称不知撰人。其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记述明太祖事迹,名为《高庙纪事本末》,知其撰人当为明朝人或明末遗老。全书四十篇,大多抄录《明

  • 春秋左传分类赋

    四卷。清夏大观撰,夏大鼎注。大观、大鼎都是湘潭(今属湖南省)人。大观曾将《左传》中的事类撰成对偶,按韵作赋,便于读者诵记。大鼎则在每一事类之下,详加笺注。该书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刻本。

  • 周易义丛

    十六卷。明叶良佩撰。良佩字敬之,台州太平(今浙江温岭)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该书用王弼本,采辑古今易说,从子夏传到元代龙仁夫,共一百七十七家。或自抒己见,则用“测日”标明,附于旧

  • 畴人传三编

    七卷。清诸可宝(生卒年不详)撰。可宝字璞斋,一字迟鞠,浙江钱塘人,同治举人,官至昆山知县。该书继阮元《畴人传》、罗士琳《续畴人传》,复辑三编,共得五十三人,附录多人,包括西方、日本学者在内。现有《南菁

  • 默堂集

    二十二卷。宋陈渊(?-1145)撰。陈渊,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陈侁之侄孙。绍兴五年(1135),廖刚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诏举直言能谏之士。因胡安国荐之,改官赐进士出

  • 白虎通德论

    见《白虎通义》。

  • 千秋金鉴录

    一卷。旧本题唐张九龄撰,但实系托名伪撰。明王士祯《皇华纪闻》说:“隆庆间,曲江刻张文献《千秋金鉴录》一卷,又伪撰序表。平湖陆世楷为南雄守,著论辨之。此等谬伪,凡略识之无者亦不肯为,而粤中新刻《曲江文集

  • 荀子平议

    四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条)撰。是书为《诸子平议》之第五种。《成相》篇,“慎圣人”改作“慎听之”,可备参考;“欲衷对”,改作“欲对衷,比王念孙之说为公允。《修身》篇,饶乐之事,“兑而不曲”,以为

  • 抱碧斋杂文集

    一卷。清陈锐(详见《抱碧斋诗》)撰。陈锐有《抱碧斋诗》五卷。本书按文体编次,除四篇序外,箴、赋、书、行述、家奠文、哀文、祭文、吊文各一篇,共收文十二篇。杂文集中只有《先母行述》一篇为散文,其余皆为骈文

  • 澹斋内言

    一卷、外言 一卷。明杨继益(生卒年不详)撰。杨继益,字茂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此书分内言、外言各一卷,内言间有考证,外言则均为语录。其议论皆以二氏为宗,其解《邵子》“三十六宫都是春”句,误以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