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古梅花诗

集古梅花诗

① 二卷。明沈行(约1424年前后在世)撰。沈行字履德。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此诗集上卷为七言律诗一百二十首;下卷为七言绝句二百四十首,集唐宋元人诗句以咏梅花。首有弘治十年(1479)夏时正及西轩丁养生序文。沈行原曾集《咏雪诗》二百余篇,一时叹为绝作。又曾集杜少陵五言为《忠孝诗》,由此可知沈行善于集句。古人有许多用专篇咏梅。如宋嘉熙间雪岩宋伯仁有梅癖,著《清癯集》。写花的状貌,题以古律诗为梅花喜神谱。到了元代有冯子振海粟《倡梅花》绝句百篇。释明本中峰和之。山阴韦圭因李仲山之命先后成《咏梅》百首,杨铁崖为之序。明代则作者如林。周藩诚斋振声于前,万历之末,华亭王思义重编梅之图谱争类诗词为《香雪林集》二十六卷,将这些咏梅诗词收入。一说此集是从《香雪林集》裁篇别出。有《武林先哲遗书》本。② 四卷。明童琥撰。童琥,字廷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工部郎中。著《集古梅花诗》。是编全系集古诗句以成诗,以咏梅花为主,因以梅花名集(又名《草窗梅花集句》)。集中共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各百首,又旁及红梅,得诗十首,总为三百一十首。据杨廷和序称“廷瑞往年举进士,予从有司后得其文。既而官刑部,克慎其职,不废文事。此其为工部正郎使蜀时所集者”。观所集古句,多采上自六代,下及明初之句,经廷瑞排比联贯,巧合者多。诗句集古为时尚,虽非自己所作,但在体会旧诗方面,集者自有想法,虽非诗家正格,然也可借此遣发牢愁也。四库已存目。③ 清张吴曼(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吴曼,上海人,字也倩,居吴淞江上。其地多梅花,因为谋句赋咏。计《和中峰禅师韵》一百首;《和陈涉江韵》三十首,《自和》十首。又有一百首是吴曼继同乡高士沈球诗作而合刻之。又有一百首是吴曼六十生日其兄文卿取“十月先开岭上梅”集古为寿,吴曼又续作。末附《集唐梅歌》一首,是吴曼七十六岁时作。吴曼终其一生,只咏此一花。

猜你喜欢

  • 方改亭奏草

    无卷数。明方凤撰。方凤字时鸣,号改亭,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正德进士,历任御史。武宗南巡时疏论七事。世宗即位后数争大乱,以灾异来指切弊政,从而被调为广东提学佥事,谢病归卒。《方改亭奏草》载奏议一十八

  • 甬东山人稿

    七卷。明吕时(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吕时,一名时臣,字仲文,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吕时曾游历齐梁燕赵故国,曾寄食于衡王、沈王诸邸,当时谓之山人。时年六十,即治生圹于句章之夕阳里。自撰墓

  • 易经揆一

    十四卷。清梁锡玙撰。锡玙字确轩,山西介休人,雍正举人,乾隆得荐,授国子监司业,官祭酒少詹事。著有《易经揆一》及《易学启蒙补》等。《易经揆一》以河图洛书为本,用数于古法不同。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即全易之

  • 车营叩答合编

    四卷。明孙承宗(1563-1638)等撰。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今属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登进士第二人,授编修,进中允。熹宗即位,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

  • 以当一瓻

    三卷。序目一卷。别本以当一瓻不分卷。续增集对七巧图二卷。《以当一瓻》,清裘良白撰。七巧之戏,自嘉庆十八年(1813)《七巧图合璧》出书后,对此道爱好者蝉联鹊起。道光五年(1825),此《以当一瓻》(又

  • 近事会元

    五卷。北宋李上交(生卒年不详)撰。李上交,赞皇(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李上交退寓钟陵以后,搜寻近史及小说、杂记之类,共五百余事,分为五卷,以其掇录近事之元始,故定书名为

  • 杜诗解

    八卷。明杨德周(约1614前后在世)编。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历官古田、高唐县知县。本编摘诗家之论杜诗者为第一编,即以蔡梦弼《草堂诗话》之意,推而广之。

  • 天缘合

    一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共八出,写明中叶几个文人的逸事。情节大略为:才士祝允明和唐寅二人来到杭州,住在解元周文彬的家中。周文彬扮为女装而祝允明辨认不出。祝允明即与周文彬打赌,若在观灯之时,游人不能辨

  • 易象钩解

    四卷。明陈士元(生卒年不详)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今湖北应城)人。官至滦州知州。是书专阐经文取象之义,前有士元自序,以京房之学为太卜所藏,此说殊难成立。且京氏之法绝不主象,而士元引以为明象之证,亦失其

  • 四书玩注详说

    三十六卷。清冉觐祖(1637~1718)撰。觐祖字永光,河南中牟人。清经学家,著有《五经四书详说》等。是书首有耿介、李灼然、孟序及冉觐祖自序与凡例。自序言“玩注者玩程朱之注”。徐以《四书大全》、《四书